纳洛酮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抢救中的作用观察
发表时间:2014-03-06 浏览次数:1255次
危重患者是指心、肺、脑等重要脏器中的任何一个器官出现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者[1]。院前抢救在临床的重视度较高,大大的缩短了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时间,对减少死亡、纠正不良预后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60例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中给予纳洛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的110例急诊危重患者分成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6~80岁,平均(59.87±7.93)岁;发病至获得救治的时间2~131 h,平均(17.59±4.33)h;其中呼吸衰竭20例,脑卒中18例,有机磷中毒12例,心功能不全8例,肾功能衰竭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6~82岁,平均(59.69±7.62)岁;发病至获得救治的时间2~125 h,平均(17.48±4.17)h;其中呼吸衰竭17例,脑卒中16例,有机磷中毒9例,心功能不全6例,肾功能衰竭2例。
1.2方法:所有患者都按常规行院前抢救措施:患者入院后即行心电监护,给氧,血压过低者补充血容量,呼吸困难者使用呼吸机,昏迷者降低颅内压、利尿,酸碱失衡者进行纠正以维持平衡等。同时给予研究组的患者纳洛酮0.8 mg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病情程度及救治成功率。
1.3病情程度的判断[2]:依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情严重度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判断,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情程度:两组治疗前的病情程度差别不明显,治疗后都有一定的改善,但差别仍不明显,见表1。
2.2救治成功:研究组死亡2例,救治成功58例;对照组死亡8例,救治成功42例,两组间比较见表2。
3讨论
β-内啡肽是一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组织中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参与神经调节、内分泌、睡眠、呼吸等生理功能[3]。当机体遭受创伤,出现应激反应时,该物质大量释放,并作用于吗啡受体,造成呼吸、循环等多系统的功能抑制,引起器官的功能不全,患者呈现危重表现。纳洛酮是一种高效能的脑组织保护药物,主要作用于阿片受体,降低机体中β-内啡肽的水平,降低对吗啡受体的作用,纠正患者的病情。目前该药常被用于一氧化碳、有机磷中毒、乙醇中毒等急性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根据临床资料显示[4],其具有起效快、无不良反应、回升血压、促进患者意识恢复的优点。
急诊危重患者病种多,病情变化迅速,有效及时的救治是急诊工作的重难点,也是临床现公认的提高救治率、减少不良预后的重要途径。本次对救治前病情程度差别不明显的两组危重患者的院前抢救中一组给予纳洛酮,一组不给予,并将两组进行比较。两组救治后的病情程度产别仍不明显,分别为(0.87±0.17)分、(0.88±0.12)分。但使用纳洛酮的一组救治的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未使用的一组的84%。
综合本次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的抢救中给予纳洛酮,能有效的阻滞病情的进展,为后续的治疗赢得时间,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对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因此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4参考文献
[1]王今达,王宝恩.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6):346.
[2]王超,苏强,张淑文,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情严重度评分系统[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4):139.
[3]骆艳莉.纳洛酮在昏迷急诊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5):161.
[4]张海青.急诊抢救中纳洛酮的应用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