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空巢老人的心理状况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02 浏览次数:1059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剧增和家庭结构核心化演变,空巢家庭已成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照料他们,住院时对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的需求会更高,孤独寂寞感也是空巢老人最普遍的心理状态。本文对住院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合理化建议,为住院的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尽量使他们能够度过一段美好愉快的晚年生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采用目的性抽样[1]的方法对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内科系统5个科室92例住院空巢老人进行调查访问。纳入标准为:①年龄60岁及以上;②家庭中无子女共同生活达六个月以上;③意识清楚,沟通无障碍者;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身体严重残疾和终末疾病者;既往有精神疾病病史和认知障碍者。研究使用Husserl观点构成的理论方法[2],通过深入访谈,记录住院空巢老人的心理体验。访谈的地点是在医院内一间单独的房间,以避免干扰。访谈以“您觉得住在医院感觉怎么样?”开始,引导患者深入发掘其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访谈时间约1h,根据访谈后对资料的分析,确定是否需进一步访谈。数据分析采用登录、编码、归类,采用类属分析法形成主题,如此循环直至饱和,即没有新的主题出现。
2 住院空巢老人的心理现状
2.1 心理危机:抑郁忧伤感、孤独失落感、焦虑恐惧感、空虚被遗忘感。在儿女满堂全家福、天伦之乐笑开颜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空巢化使老人进入了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状态,使空巢老人面临如此之多心理危机与考验。这些负性情绪进一步发展,不仅会影响健康,也会导致孤独症、恐惧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3]。
2.2 治疗的心理困惑:躯体疾病、住院时间、经济压力、无人照顾等,空巢家庭老年人在生病时生理机能减退,身体抵抗力下降,营养获取不足。住院时照顾需求增加,但由于子女在外地工作或学习,他们担心给子女增加负担,又怕影响其工作和生活,因此无人照顾。担心医药费用昂贵,家庭困难不堪重负,常常都是拖延或间断治疗,失去最佳治疗机会而导致疾病得不到彻底治疗。
3 住院空巢老人状况的对策分析
3.1 重视空巢老人的亲情关怀,消除寂寞孤独,抑郁忧伤等失落心理。在空巢老人住院期间,护士要主动联系身在异地的子女们,让他们尽量回家看看老人,或经常通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如果可能的话,提高子女的探视频率,以满足住院空巢老人爱与归属的需要。对于临出院的患者,尽量通知家属来办理出院手续,且做家庭健康教育指导,以减轻老人对出院后家庭康复照顾的担忧。其实绝大部分的老人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女来赡养自己,“儿孙满堂绕膝边”这是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理想境界,所以,儿女应尽可能的与父母住在一起,尽到赡养父母的责任,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3.2 缓解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机:作为护理人员除了要运用熟练的专业技能与理论为这些老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外,更多的要做好心理护理。多与他们交谈,认真倾听他们心声,引导老人回忆过去人生经历,与他人分享儿时成长的回忆,艰苦奋斗的历程,养育自己的儿女的艰辛等,诱发老人觉察到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老人的有用感和被需要的感觉,增进自我价值与信心。老人通过诉说往事宣泄负性情绪,在此过程中使老人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子女没有遗弃自己,以此来提高空巢老人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4]。
3.3 改进和完善就医途径:在医院应该成立空巢老人看病的绿色通道,设立专门的挂号窗口,就诊住院服务一条龙的项目。为老人提供送医送药、定期体检、医疗咨询等多种形式的上门服务,同时应设立专业的老年人心理咨询场所和服务热线,普及老年人心理知识,及时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压力,这样使空巢老人去医院就医既方便又省时间,而且不会有排长队挂号候诊的麻烦[5]。据中国商情报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超过了13亿,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5%。所以,在就医结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向老人讲解医疗保险的报销结算的程序,帮助老人复印和填写相关的票据,对于空巢老人来说,有了医疗保险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烦恼。
3.4 空巢老人应自身转变观念,克服空巢心理:首先空巢老人应摒弃“养儿防老”的观念,应该意识到创造幸福的晚年生活要靠自己。空巢老人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比如种花养鸟、打牌下棋、书法绘画、跳舞打球等。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泛交友,饲养伴侣宠物,宠物为主人提供的情感依托有助于改善主人的生理和精神健康。也可以读老年大学充实自己,对于有一技之长的老人可以重返社会,开拓自己的人生空间。发挥余热,重新确立生活目标,提高老人的认知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提高空巢老人的幸福感[6-7]。
4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保险制度的普及和完善,空巢老人护理不再是以疾病为中心,而是同时重视心理护理,解决他们的健康问题。还需要老人及其子女,社会共同努力,逐步提高生活质量,使空巢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空巢老人的生活重放光彩,从而度过一个愉快、祥和的晚年。
5 参考文献
[1]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4-116
.[2] 周荣慧,黄人健,李春玉,等.护理质性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护理管理杂志,2002,2(1):21.
[3] 王 颖,何国平.城市社会空巢老人健康问题及对策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1):100-102.
[4] 邹冬梅,单彩燕,雷小玲.住院空巢老人100例心理调查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4):107-108.[5] 邱秀蓉.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2):321.
[6] 汪 星,张建凤,李志菊,等.怀旧治疗对社区空巢老人抑郁情绪及幸福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2):3192.
[7] 金伟丹.住院空巢老年干部心理状态的质性分析与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8):41-43.
[收稿日期:2013-10-09 编校:陈伟/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