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04-13 浏览次数:1376次
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临床应用较多,其技术成熟,且新型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使冠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被逐渐认可和应用,但手术存在的风险较多,容易引起再度狭窄,在实施治疗过程中,根据上述情况降低风险,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文选择我院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观察血管内超声在上述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选在我院实施无保护冠脉左主干病变并实施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介入治疗相关标准,左主干狭窄≥70%以上,属于无保护的冠脉左主干病变,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0%。同时排除心肌梗死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63.5岁;合并有糖尿病13例,合并有高血压患者21例。对照组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4.1岁;合并有糖尿病14例,合并有高血压患者2 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未实施血管内超声指导,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施血管内超声指导。两组患者在介入前均常规进行冠脉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左主干开口、体部、分叉病变等;测定血管内径及血管狭窄情况。在介入过程中,经患者桡动脉或者股动脉穿刺置入6F/7F指引导管,静脉内注射普通肝肾抗凝,沿指引导丝把血管内超声导管送到病变远端10 mm以上,连接血管内超声导管,进行相关图像采集、记录并测量。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随访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造影随访情况、出现再度狭窄情况、晚期血栓形成情况、再发心绞痛情况、再发心梗情况、再次实施PCI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所得造影随访情况、出现再度狭窄情况、晚期血栓形成情况、再发心绞痛情况、再发心梗情况、再次实施PCI情况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情况比较:观察组造影随访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晚期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发心绞痛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再次实施PCI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发心梗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HT6H〗表1〖HT6SS〗两组患者随访结果比较.
3讨论 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实施介入治疗过程中,利用冠脉造影显示冠脉左主干的实际尺寸与LA D 、LCX开口的解剖关系,而血管内超声能够对冠脉左主干的实际管腔直径、管腔内斑块情况和LAD、LCX开口关系进行实际反映,有利于介入治疗进行[1-2]。在目前冠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内超声的应用较多。血管内超声在冠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准确评估冠脉病变情况,为介入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和方法提供依据,通过血管内超声指导,能够准确测定左主干病变的正常血管参考直径,有助于患者选择合适的支架[3-4]。本文随访结果显示,经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的观察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再狭窄、晚期血管、再发心绞痛、再次PCI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值得借鉴。
4参考文献
[1]刘传芬,王伟民,刘健,等.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循环杂志,2011,1(1):15.
[2]陈海坚,林薇,莫逆,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2,10(2):1929.
[3]刘永兴.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152.
[4]林文华,任自文.血管内超声在左主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0,4(1):223.
[收稿日期:2014-01-12编校:陈伟/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