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手术治疗成熟期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4-28 浏览次数:1009次
笔者为研究小切口手术对成熟期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对 76例成熟期白内障患者病例资料作历史性回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成熟期白内障患者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龄80~91岁,平均(85.49±1.73)岁。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进行治疗。
1.2 一般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表面麻醉。
1.2.1 观察组行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①切开球结膜,形成结膜瓣;②行6 mm巩膜隧道切口;③穿刺前房,注入黏弹剂;④行撕囊或截囊,水分离核;⑤娩出晶状体核,吸净皮质,注入黏弹剂,植入PMMA人工晶体;⑥吸净黏弹剂,恢复前房,切口视水密情况缝合或不缝合;⑦术后常规处理。
1.2.2 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①行透明角膜切口和辅助切口;②注入黏弹剂,环形撕囊;③水分离,超声乳化吸除核和皮质;④注入黏弹剂,扩大切口,置入PMMA人工晶状体;⑤ 吸出黏弹剂,恢复前房;⑥切口视水密情况缝合或不缝合;⑦术后常规处理。
1.3 临床观察指标:观察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1 周和1个月时视力恢复状况和散光状况,分析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
2 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和散光度,术后第1天,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散光度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治逐渐成为白内障的主要方式[1]。目前,临床上的小切口手术主要包括两种:①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现阶段,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超声乳化手术需较 昂贵的手术设备,采用该方式治疗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时,由于成熟期白内障三级以上核较多,需要较多的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易对患者的角膜内皮组织造成损伤[2]。②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临床研究表明该手术方式具有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不需要昂贵的手术设备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成熟期白内障手术中。
在基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患者对白内障治疗知识的缺乏或由于经济的原因不能及时手术致成熟期白内障较多,三级以上硬核较多,而超声乳化时需要较多的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易对角膜内皮组织造成损伤致角膜水肿,导致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差,甚至角膜失代偿,角膜大泡等较严重后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可很好地避开这一问题[3]。本组76例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后,术后第1天,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 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散光度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笔者认为,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经济实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周伟雄,刘照耀,桂曼芸.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5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5(1):158.
[2] 吕颖哲,张志明.后囊膜下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的临床观察 [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1(3):427.
[3] 孔庆健.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1,32(2):324.
[收稿日期:2013-11-20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