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心肺复苏与急诊中心静脉置管在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10-17  浏览次数:1010次

在急诊科以及院前急救过程中,进行心肺脑复苏抢救是急救工作的重点,通过科学、合理的心肺复苏术可有效提高抢救的有效率[1]。在具体抢救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病因来设计不同的CPR抢救程序,这种抢救即个体化CPR,相对传统抢救方法,个体化CPR可有效提高CPR成功率及存活入院率。此外,配合急诊中心静脉置管,建立中心静脉给药途径对抢救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急诊科或院前急救中实施心肺脑复苏抢救的猝死患者共124例,重点观察探讨了如何正确、有效的应用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在心肺脑复苏抢救中的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了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急诊科或院前急救中实施心肺脑复苏抢救的猝死患者共124例。给予个体化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抢救的为观察组共71例,其中男38例,女33例,年龄15~83岁,平均(54.3± 11.7)岁;给予常规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抢救的为对照组共53例,其中男30例,女23例,患者年龄11~84岁,平均(55.6±1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心肺复苏抢救时间上比较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肺复苏(CPR)方法:常规CPR按照心肺复苏标准程序进行操作,主要包括畅通呼吸道(A)、人工辅助呼吸(B)、循环支持(C)、早期电除颤(D)等来进行心肺复苏抢救[2]。个体化CPR根据患者病因的不同,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的抢救条件下来进行复苏抢救,例如对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或心肌病等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可以循环支持为主,实安装CDAB或CAB抢救程序进行抢救[3];对于心律表现为无脉性室速或室颤的患者可早期主要以电除颤为主,并优先的DCAB或DABC抢救程序[4];对于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或呼吸骤停的患者应以畅通呼吸道、人工辅助呼吸为主,对此可以实施ABCD或ABD的抢救程序。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中,CPR即刻复苏成功的标准为:患者能够进行自主呼吸或依靠呼吸机辅助进行呼吸,自主意识有所恢复[5]。存活收入院标准为:能够进行自主呼吸或依靠呼吸机辅助进行呼吸、循环恢复、自主意识恢复或部分恢复并维持2h以上[6]。

1.2.2 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对照组在进行常规心肺复苏时通过周围静脉途径给予复苏抢救药物。个体化心肺复苏患者在建立周围静脉途径同时通过中心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以此途径来给予复苏抢救药物进行抢救[7]。两组患者在药物种类以及剂量、使用时间上比较无显著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统计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抢救结果中,观察组即刻复苏成功率为45.1%(32/71),存活入院率为28.2%(20/71);对照组即刻复苏成功率为32.1%(17/53),存活入院率为22.6%(12/5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急救过程中,心肺复苏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医学上的一大难题,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提高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还需要临床上进一步的探索。在这方面,《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发行为其提供了相应的指导,但是因为各地急救水平存在的差异,心肺复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仍旧不高,心肺复苏成功率还处于较低水平[8]。对此,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参照相应的执行规范和标准,并结合患者不同的病因和抢救条件来灵活处理,以此来提高CPR抢救成功率。本次研究中,采取个体化心肺复苏(CPR)组即刻复苏成功率为45.1%(32/71),存活入院率为28.2%(20/71);实施常规心肺复苏(CPR)组即刻复苏成功率为32.1%(17/53),存活入院率为22.6%(12/53),对比发现个体化组的效果更为显著。  由此可见,在急诊或院前急救过程中不能按部就班的参照《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抢救操作,而要结合不同病因、不同时期,不同的抢救条件来灵活操作处理。例如,对于原发心脏疾病并出现心动缓慢、心脏停搏或传导阻滞、缓慢的室性逸搏的患者,抢救中不用急于进行气管插管,而应尽快的进行心脏按压并通过静脉通道给予心脏活性药物。因为通过早期正确的心脏按压处理可使得组织获得正常的能量供应,将动脉血氧含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给予心脏活性药物可显著提高其抢救的成功率。对于心搏骤停的患者,心肺复苏抢救中可优先给予电除颤,如果操作不成功可持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处理,同时通过静脉用药处理。对呼吸衰竭、呼吸道严重阻塞或窒息的患者,应首先进行气管插管,尽快的为患者提供氧气支持,改善其通气条件。此外,对于休克或周围循环差的患者,心肺复苏抢救中医护人员可选择尽快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通过颈内静脉、颈外静脉等来建立静脉通道,然后给予复苏药物(胺碘酮、高张碳酸氢钠或血管加压素)进行积极抢救[9-10]。  综上所述,在心肺脑复苏抢救中实施个体化心肺复苏(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可有效提高急救复苏成功率以及存活入院率,抢救中需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来灵活安排抢救步骤,同时利用双中心静脉导管建立中心静脉通道进行CPR抢救,二者合并起来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4 参考文献

[1] WanchunTang.ThedirectionofShao.Studyon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statusandCountermeasures[J].Chinese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2009,16(1):107.

[2] WuLing.Influenceof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relatedsuccessfactorsanalysis[J].Chinesemedicine,2008,28(2):163.

[3] 尹建芳,胡 静.心肺复苏早期应用山莨菪碱的效果观察[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126.

[4] 黄天立,马承君,马永才,等.优化心肺复苏程序对提高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3):192.

[5] 何 庆.心肺复苏时的给药途径[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2):220.

[6] 王海民.个体化心肺复苏(CPR)合并急诊中心静脉置管在心肺脑复苏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12(7):107.

[6] 王学义,马承君,黄天立,等.心肺复苏程序多样化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2):88.

[7] 张 辉.持续性胸外心脏按压联用生脉注射液用于心肺脑复苏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9,5(6):12.[8] 王 建.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术和标准心肺复苏术对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8,3(11):103.

[9] 周宇海,张 明.窒息大鼠心肺复苏模型的建立及复苏早期脑水肿的相关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3(9):114.

[10] 吴玉海.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肺复苏后缺氧性脑病41例[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5):21.

[收稿日期:2014-01-10 编校:王丽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