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1-10-11 浏览次数:647次
作者:郑大凤,贾平,汤咏梅,韩亚玲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眼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关键词】 术后浅前房;青光眼;手术
术后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会导致角膜水肿、虹膜前粘连或后粘连,促使白内障发展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形成等严重后果[1]。本文就近年来我院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12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256眼,男80眼,女176 眼。年龄25~78岁,平均61岁。闭角型青光眼231眼,开角型青光眼25眼。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前局部或全身使用降眼压药物,必要时前房穿刺降眼压,一般待眼压稳定在10~21 mmHg范围内手术。但11眼采用各种治疗方法眼压持续不降(35 mmHg)。术后每天常规查视力、眼压、结膜、滤过泡、角膜、房角、前房深度、晶体、眼底等。
2 结果
2.1 浅前房发生率
本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256眼中发生术后浅前房51眼(19.52% )。浅前房按Spaeth分类法分为Ⅰ度周边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中央前房存在。Ⅱ度除瞳孔区外,全部虹膜均与角膜内皮接触。Ⅲ度所有前房均消失,即晶状体虹膜全部与角膜紧贴。本文按Spaeth分类Ⅰ度26眼(10.15%);Ⅱ度20眼(7.81%); Ⅲ度5眼(1.95%)。
2.2 术前眼压与浅前房的关系
术前眼压≤21 mmHg者203眼中发生浅前房34眼(16.74%),术前眼压22~35 mmHg者42眼发生浅前房12眼(28.57%),术前眼压≥35 mmHg者11眼中发生浅前房5眼(45.45%)。
2.3 术后并发症与浅前房的关系
术后结膜渗漏9眼(19.61%),滤过过强29眼(58.82%),脉络膜脱离2眼(3.92%), 虹膜睫状体炎4眼(7.84%),恶性青光眼2眼,另有原因不明者5眼。
3 讨论
3.1 术前眼压情况
本组术前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者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低,可能是因为小梁切除术切口较小,组织损伤小,眼压低,术中房水节制性外溢,眼压不会突然下降,前房不会突然消失,又能防止房水引流过畅,所以术后前房容易恢复。故术前应尽量将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降低浅前房的发生率。
3.2 滤过过强
滤过过强考虑原因巩膜瓣太薄,13巩膜厚度;缝线松,巩膜瓣收缩;巩膜瓣过小;小梁切除过多,内外板层巩膜瓣重叠减少;结膜菲薄。滤过过强造成房水排出阻力减小,引流过畅,进而发生浅前房。滤过过强表现为大而透明的滤过泡,前房大多为浅Ⅰ、Ⅱ度。经散瞳、加压包扎,3~5 d前房可形成。但不能加压过久,以防滤过泡消失,手术失败。
3.3 结膜伤口渗漏
结膜渗漏的9眼,术后眼泪较多,结膜囊滴荧光素后,可见到绿色溪流,说明房水经结膜伤口渗漏,眼压低。结膜渗漏形成的浅前房都属Spaeth浅Ⅰ、Ⅱ度。对渗漏较少者,采用散瞳及加压包扎,前房能很快形成(一般1~2 d)。
3.4 脉络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可能与术前高眼压、老年血管硬化等有关。术前高眼压,术中眼压突然降低,脉络膜的弹性和收缩易与巩膜分离,脉络膜上腔产生一定负压,液体自脉络膜血管向外渗漏积聚在脉络膜上腔,从而导致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如果切口偏后,术中对睫状体扰动大,致使睫状体从巩膜突处脱离,房水流向后方,也可引起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累及到睫状体,房水生成减少,而房水又经滤口外流,逐渐形成浅前房[3]。
3.5 恶性青光眼
恶性青光眼与患者本身的情况有关,患者术前长期滴用缩瞳剂、高眼压药物不易控制虹膜炎、糖尿病、外伤等,使患者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睫状体水肿、睫状环缩小、虹膜前移、前房角闭塞、房水循环障碍、房水向后逆流进入玻璃体及其后方,使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更前移,引起恶性青光眼。
3.6 预防浅前房发生的措施
术前的措施⑴对眼压控制不良者,术前30 min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L,麻醉时压迫软化眼球。⑵根据患者身体条件和术前眼压控制情况设计手术,如巩膜瓣的大小、厚度;滤口大小、位置,是否采用可拆除缝线等。
术中的措施⑴在小梁切除前行前房微小穿刺术,使房水缓慢流出少许,可以防止眼压下降过快,减少脉络膜脱离的发生[4]。⑵巩膜瓣缝线松紧适度,根据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和前房深度来调整缝线。⑶结膜瓣缝合要严密,防止结膜后退。⑷结束手术前经穿刺口行前房注水,形成前房的同时可检查滤过情况。
3.9 浅前房的治疗
及时查明浅前房的原因,判断其程度,积极的治疗。对滤过过强、轻度渗漏和轻度脉络膜脱离,采用局部加压包扎,全身、局部应用药物(睫状肌麻痹剂、脱水剂、皮质类固醇),保留可拆除缝线等保守治疗,大多能恢复前房。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形成溪流的较大结膜瓣渗漏应积极进行手术修补[5]。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术前尽量降低眼压,治疗其他眼疾,术中精心操作,术后合理处理,可减少浅前房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2.
[2]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856.
[3] 汪 军,陈 红,张舒心.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5)374-377.
[4] 刘 安,金威尔,张俊华,等.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1,23(4)34-36.
[5] 芦晓磊.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摘除术疗效观察[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4,28(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