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眼科学》

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27  浏览次数:532次

  作者:潘秀红  作者单位:运城市眼科医院,山西 运城

  【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认为缺血型合并弥漫性黄斑水肿的患者,视网膜激光光凝和非光凝治疗对视力和黄斑水肿消退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将65例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65眼,根据患者对激光治疗的依从性分为激光光凝治疗组和非光凝治疗组,激光光凝治疗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非光凝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视力、黄斑水肿改善方面的差异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情况。结果:激光光凝治疗组与非光凝治疗组在视力恢复、黄斑水肿消退及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眼的激光光凝治疗较非光凝治疗更有助于促进视力恢复和黄斑水肿的消退,可以明显的降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 。

  【关键词】 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视网膜新生血管 玻璃体出血 激光治疗

  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多发生在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处,以视网膜颞上支阻塞最常见(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黏度增高或伴有其他异常的老年人好发)。缺血型颞上支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大面积出血和毛细血管闭塞,视网膜水肿较明显,常合并黄斑水肿,视力损害较重。因视网膜缺血,产生血管生长因子,在视网膜和视乳头有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大片出血和玻璃体出血急性期可影响眼底检查,后期出血机化可引起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严重者导致患眼失明。本文通过对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激光治疗及随访观察,以了解激光光凝治疗对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视力、黄斑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就诊我院,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的65例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缺血型)合并黄斑水肿患者,男36例,女29例,年龄17岁~78岁,平均53.6岁,均为单眼患病,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不低于0.02;未做过视网膜激光光凝且无严重高血压及心肾功能不全等疾患。对同一眼同时合并其他分支静脉阻塞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非缺血型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曾接受过激光光凝治疗;已经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严重的玻璃体积血;合并影响视力及引起黄斑水肿的其他视网膜疾病的病例不做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治疗前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常规进行眼前节检查;+90D的裂隙灯检眼镜眼底检查,用Noken眼底造影机行FFA检查;观察视网膜病变情况及黄斑水肿程度。

  1.2 激光光凝和非光凝治疗 65例患者根据患者对激光治疗的依从性分为激光光凝治疗组和非光凝治疗组,其中激光光凝治疗组35例,非光凝治疗组30例。激光光凝前用0.5%托品酰胺隔5 min一次连续点眼四次充分散瞳,1%地卡因眼药水表面麻醉,广角镜及三面镜观察下用法国产BVI半导体激光机对颞上象限视网膜及黄斑区进行光凝治疗。黄斑区:光斑大小100 nm~150 nm,曝光时间0.2 s,光斑强度Ⅱ级弱,能量100 mW~200 mW,从黄斑中心凹500 nm以外开始行格栅样光凝,乳斑束不做光凝。颞上象限视网膜:光斑大小250 nm~400 nm,曝光时间0.2 s,光斑强度Ⅱ级,能量200 mW~450 mW,光斑间距均为0.5个光斑大小。非光凝治疗组患者口服和血明目片和沃丽丁片,球后注射曲安奈德40 mg,1个月可重复注射一次。激光光凝治疗组光凝后0.5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1次,非光凝治疗组每0.5个月随访1次,随访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情况, 3个月及6个月各做一次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激光光凝治疗组可依3个月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情况进行补充光凝。随访时:视力、治疗后3个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情况作为疗效评价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对视力、视网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消退情况等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黄斑水肿消退、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出现情况 激光光凝治疗组与非光凝治疗组随访0.5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视力均较接受治疗前有提高(见表1,表2) ,两组视力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激光光凝治疗组光凝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2±0.1,光凝治疗3个月后平均视力为0.4±0.1,非光凝治疗组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2±0.1,随访3个月后平均视力分别为0.3±0.1。光凝治疗后3个月黄斑水肿完全消退10例,部分消退17例,不变或加重8例,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2眼,发生玻璃体出血1眼。随访6个月,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3眼,发生玻璃体出血2眼。非光凝治疗组3个月后黄斑水肿完全消退4例,部分消退6例,不变或加重20例,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5眼,发生玻璃体出血2眼,随访6个月,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6眼,发生玻璃体出血4眼。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2 激光光凝术后并发症 激光光凝治疗后,8例患者出现鼻下方视物模糊。未发现视网膜下纤维增生,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等并发症。

  3 讨论

  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视力损害较严重,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黄斑水肿和黄斑无血管区的缺血性损害,视网膜上的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是引起视网膜再出血和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通过本组患者的治疗,我们认为激光治疗的时机是:FFA显示无灌注区面积大于4PD或者已有新生血管则应立即进行光凝。对有缺血的病人激光治疗是为了消灭无灌注区,防止新生血管出现或促使新生血管消退。对于无灌注区或无灌注区面积很小,但黄斑区有弥漫性水肿的病例也应进行格栅样光凝,避免长期水肿对黄斑区造成永久性损害(本组病例未进行观察)。我们对本组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激光光凝治疗后3个月、6个月平均视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较非光凝治疗组显著提高;治疗后3个月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激光光凝治疗后3个月黄斑水种的改善明显好于非光凝治疗。由此可见:激光光凝治疗有利于促进视力的恢复,黄斑水种的吸收,可以,降低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张亚红,师翠玲,李 丽,等.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1:20-22.

  [2] 王润生,杜善双,程 娟,等.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分析[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4:4-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