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05 浏览次数:577次
作者:徐惠菊 作者单位:314001 浙江,嘉兴市中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术-泪道冲洗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41例(374眼)先天性泪囊炎均在表麻下采用自制式泪道探针在直视下经下泪小点插入后对泪道进行冲洗-探通-冲洗,随访3个月。结果 341例(374眼),治愈365眼,治愈率97.59%。结论 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术-泪道冲洗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安全、可靠且有效的方法,并应早期治疗。
【关键词】 冲洗-探通-冲洗;自制冲洗式泪道探针;先天性泪囊炎
嘉兴市中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早期行泪道冲洗-泪道探通-泪道冲洗治疗先天性泪囊炎341例(374眼),并随访3个月,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341例(374眼),男145例(166眼),女196例(208眼),治疗时,患儿年龄:1~3个月210例(226眼),4~6个月101例(114眼),7~12个月27例(31眼),13~36个月3例(3眼)。所有病例均给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1周并施行泪囊区手法按摩,其中65例(70眼)在其他医院施行过1次或多次泪道冲洗术。
1.2 治疗方法 用奥布卡因滴眼液滴患眼1~2次作表面麻醉1~3 min,患儿取平卧位,需2人配合固定,一人固定患儿躯体及四肢,另一人固定患儿头部。用5号长针头(尖端剪平磨圆成泪道探针)自下泪点进针,顺泪道方向滑行,当触及泪囊凹骨壁后,用生理盐水+抗生素滴眼液冲洗泪道,冲洗液体自上泪小点反流,常同时伴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冲洗液清洁后,以探针为支点,将探针竖直向下探入鼻泪管,感觉有突破感后再继续冲洗,见患儿出现吞咽动作或冲洗液从鼻腔溢出,说明泪道探通成功,继续一边冲洗一边将探针退出,术后滴抗生素眼药水1周,作泪囊区按摩,1周后再给予泪道冲洗1次,以巩固疗效。如1次探通不能成功治愈,可复诊行2~3次探通,直到治愈,所有病例定期复诊。随访观察3个月。
1.3 治愈标准 患眼无溢泪,眼分泌物消失,冲洗泪道通畅。
2 结果
374眼治愈365眼,治愈率97.59%,各年龄组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无假道及严重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各年龄组治疗结果比较
3 讨论
先天性泪囊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是泪道系统的先天性阻塞。通常覆盖于鼻泪管鼻侧末端的Hasner瓣发生膜性阻塞继发感染所致。可单眼或双眼发病,正常情况下,泪道在第6周时,表皮外胚叶在外侧鼻突和上颌突之间下陷成沟,以后此处上皮和面上皮脱离,逐渐形成管道,第7个月上下泪点开放,第8个月鼻泪管下口开放[1]。足月婴幼儿约有6%鼻泪管阻塞,阻塞多在下口,有时是上皮残屑堵塞,有时是因管道化不完全而形成皱褶,瓣膜或黏膜憩室,鼻泪管下口被一薄膜阻塞最常发生,是大部分鼻泪道阻塞的原因,常为Hasner瓣膜未裂开或形成一瓣膜皱褶所致,此薄膜一般在婴儿第1周泪液分泌前自行穿破[2],如未穿破、分泌物潴留、泪囊继发感染,可出现黏液脓性分泌物,形成先天性泪囊炎。大部分先天性Hasner瓣膜阻塞可在出生后4~6周自行开放[1],回顾我院自2005年1月对先天性泪囊炎患儿进行早期探通治疗,选择治疗时期为1~6个月,在这一时期进行治疗,治愈率为99.7%,成功率高,无发生假道,泪道撕裂等严重并发症,说明泪道探通术是治愈先天性泪囊炎非常有效的方法,应早期进行(但未满月的患儿可先给予泪道冲洗+抗生素眼药水+按摩治疗)。早期进行探通治疗,这时患儿年龄偏小,炎症时间短,Hasner瓣刺破后不易再黏合。由于泪道无黏连狭窄,操作时感到进针非常顺利,不易发生假道等并发症,可能是因为鼻泪管下口以上的泪道原本通畅,泪小管周围组织如内眦韧带发育尚不坚韧,泪小管容易拉直,进针容易,且患儿小,容易固定。因此,采用冲洗-探通-冲洗法治疗先天性泪囊炎,方法简单易行,方便快捷,成功率高,极大地减轻了患儿的痛苦,解除了患儿家长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葛坚.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