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一氧化碳中毒心脏损害的观察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4-09-17 浏览次数:1020次
CO中毒是一种常见急诊中毒之一,多发于北方,采暖期多见,近年来天然气使用不当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CO中毒可以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临床症状轻者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重者致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目前临床治疗常关注于神经系统的损害,重度CO中毒患者心脏损害亦较多见,现将我院近三年收治CO中毒患者心脏损害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0年8月~2012年12月急诊收治CO中毒患者42例,年龄17~78岁,其中男30例,女12例,平均(62.8±2)岁,合并冠心病8例、合并糖尿病3例,并发吸入性肺炎2例。
1.2诊断依据:依据2007年《急诊内科学》第二版诊断及分型标准诊断[1]。42例均有明确的CO接触史,其中轻度中毒12例,中度中毒15例,重度中毒15例,均不同程度出现头晕、头痛、呕吐,15例昏迷,急诊查碳氧血红蛋白(COHb)40例阳性,排除急性脑血管病及其他药物、毒物中毒。
1.3方法与治疗: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检测COHb(采用分光光度法,仪器为国产752型分光光度计)做定性诊断及常规血气分析,并监测生命特征。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描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查采用酶动力法(仪器为奥林帕斯AU-400、试剂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患者常规给予高流量吸氧、防治脑水肿、纠正酸碱平衡失调、补液支持治疗,对心电图出现异常表现为Ⅰ~Ⅱ°房室传导阻滞、QRS波增宽、ST段压低、ST段抬高、T波倒置患者加用静脉输注5%GS 250 ml+丹红注射液(山东菏泽步长集团生产 国药准字Z20026866)30 ml活血化瘀治疗,1例快速房颤患者给予5%GS 250 ml+丹红注射液30 ml,5%GS 10 ml+胺碘酮150 mg 10 min内静脉注射,继之以1 mg/kg+5%GS 500 ml维持治疗24 h。
2结果
2.1CO中毒对ECG影响:42例CO中毒患者心脏损害发生ECG改变9例,心脏损害ECG改变率21.43%,其中男7例,女2例,50岁以上者6例,ST段压低并T波倒置6例,占14.29%,ST段抬高1例,占2.38%,房室传导阻滞1例,占2.38%,心房纤颤1例,占2.38%。
经常规氧疗,纠正酸中毒、降低颅内压对症治疗后6 h,7例ST-T、QRS波群增宽患者恢复正常,2例心房纤颤及Ⅱ房室传导阻滞者,给予硝酸甘油、丹红注射液、胺碘酮干预治疗24 h内转复。
2.2CO中毒对心肌酶影响:CO中毒患者CK、CK-MB改变28例,占66.67%,其中男25例,女3例,50岁以上者居多,将CK、CK-MB改变按增高1倍以内,1~2倍,2倍以上分为轻、中、重三组,其中CK轻度增高5例,占11.90%,中度增高13例,占30.95%,重度增高11例,占26.19%,CK-MB轻度增高4例,占9.52%,中度增高15例,占35.71%,重度改变9例,占21.43%。经治疗后24~72 h内CK、CK-MB 18例转为正常,11例重度患者分别于3~7 d转为正常。
3讨论
众所周知[2],CO与血红蛋白结合力是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力的200~300倍,人体通过呼吸道吸入较低剂量CO即可产生大量难以解离碳氧血红蛋白(COHb),导致红细胞携氧能力丧失,机体组织严重缺氧。肌酶主要分布在心脏、肝脏、骨骼肌中,心脏是人体内对氧耗最敏感的器官之一,缺氧可致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合成能量减少,使心肌细胞内酸中毒,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缩血管物质内皮素释放入血[3]。严重缺氧损伤时,心肌细胞水肿坏死,释放出大量心肌酶,血中CK、CKMB含量升高,因此,CK、CK-MB测定可作为CO中毒时心肌损害程度和疗效判定的一项重要指标,机体缺氧可致冠状动脉痉挛,心肌供血减少,出现缺血损伤性改变,心电图表现缺血及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 以ST-T改变和各类心律失常为主,尤以ST段下降最为常见,严重可出现心肌梗死及心室纤颤,与缺氧时间长短、病情轻重及有无基础心脏病呈正相关[4]。病情越重者及有基础心脏疾病患者更易出现ECG及心肌酶改变,且恢复时间更长,本文中多数患者给予常规高流量吸氧机对症治疗后,心电图ST-T改变很快恢复,2例心房纤颤及Ⅱ房室传导阻滞者,及早加用扩冠、活血、抗心律失常等治疗,ECG及心肌酶亦迅速改善,无一例恶性心脏事件发生。总之,CO中毒除神经系统损害外,心脏损害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尽早进行心肌酶检测及ECG检查对于早期明确心脏损害意义重大,发现心肌损害并尽快给予相应治疗,能有效改善心肌缺氧缺血,降低心肌细胞通透性,减轻细胞水肿情况,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有着积极意义。可将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作为CO中毒患者早期常规检查在基层中推广[5]。本文中数据与参考文献存在一定差距,考虑与所选入组标准有关,由于病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观察。
4参考文献
[1]张文武,蒋龙元,田方,等.急诊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6:653.
[2]孙英会.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害心电图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75.
[3]陈静芳,赵学辉,李济宏.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对心肌损害的分析[J].临床心电杂志,2011,20(3):209.
[4]李淑梅,彦志文,于涛.血清酶学检测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的临床意义[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8):717.
[5]肖天,刘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心肌酶学改变[J].吉林医学,2012,33(35):7651.
[收稿日期:2013-09-29编校:陈伟/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