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防盲治盲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7-21 浏览次数:513次
作者:冯江虹 作者单位:山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山西 太原
【摘要】目的:评价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在防盲治盲工作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回顾分析112 例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2~6个月。结果:112 例术眼中,术后2~6个月裸眼视力≥0.3的96 例,占85.7%,≥0.5者77 例,占68.8%。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切口小,愈合快,设备要求低,手术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只要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细节及技巧,即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适用于基层医院以及防盲治盲工作。
【关键词】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防盲治盲,临床效果
白内障是我国目前致盲的首要病因。据调查,我国现有白内障患者500万,而急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00万。我院作为山西省残联直属的防盲定点医院,几年来,通过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使大量的白内障患者在最较短时间内,花较低的费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08年7月“助残日”期间在我院施行的白内障手术患者112 例。其中男59 例,女53 例。年龄7~89 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85 例,代谢性白内障11 例,外伤性白内障4 例,先天性白内障2 例,并发性白内障10 例。术前视力光感~0.3。
1.2 方法
手术前检查血压、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胸透均在大致正常范围之内。眼部光定位,色觉正常,眼压正常,泪道通畅。术前点氯霉素眼药水1~3 d。术前测量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按SRKⅡ公式计算出需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
手术前1 h庆大霉素与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后,点美多丽3次充分散瞳,爱尔卡因表面麻醉,以上穹隆为基底做结膜瓣,距角巩膜缘后1 mm外上方做一长约6 mm的反眉弓板层巩膜切口,用隧道刀板层分离巩膜隧道至角膜缘内2~2.5 mm的透明角膜处,3.0穿刺刀入前方,前方注入黏弹剂。在晶体表面做一直径约6 mm的环形撕囊或截囊,注入平衡液行水分离,使核从皮质中游离并进入前房。用晶体圈匙自手术切口进入前房,将晶体核套住后向后缓慢移动,压后唇,从切口娩出晶体核。吸尽皮质后,前方内注入黏弹剂,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吸出黏弹剂。术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单眼加压包盖。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112 例术眼中,术后2~6个月裸眼视力≥0.3者96 例,占85.7%,≥0.5者77 例,占68.8%。
2.2 术中术后并发症
后囊膜破裂6 例,其中2 例是外伤导致晶体脱位未能植入后房晶体,其余4 例因破口较小均稳定植入后房晶体;虹膜损伤3 例;术后1 d角膜水肿26 例,一般在1 d后均消失。较明显的水肿有4眼,治疗3 d后角膜恢复透明。前房少许积血4 例,经治疗积血吸收,人工晶状体偏位2 例,皮质残留9 例,1周内自行吸收。
3 讨论
小切口非乳化手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普及的一项新技术,因不需要特殊设备,手术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效果可靠,适应证广,且能取得与超声乳化手术相似的效果,因而在众多基层医院迅速推广[1]。在防盲治盲大规模复明手术中,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有很多优势:表面麻醉下进行手术,不仅操作方法简便,作用快捷,安全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更主要的是可避免球后或球周麻醉带来诸多并发症;设备经济,费用低,具有超声乳化不具备的优势[2]。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完全可以在非连续线形环形撕囊操作下顺利完成;反眉弓巩膜隧道切口,切口两端远离角膜缘,产生有力的悬吊作用,这样形成具有活瓣作用的内口后唇,更易自动关闭切口,较好地形成前房。相对于传统的白内障手术而言,该术式较短的自闭性巩膜隧道切口免去了缝线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使手术源性散光大大减少,在快速大量开展手术的同时确保良好的手术效果;此手术方式可视白内障核大小自由选择切口长度,而不受核的硬度限制;此手术方式学习周期短,容易掌握,更适合在基层开展。
【参考文献】
[1]林振德,李绍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 690.
[2]何守志.白内障手术新世纪展望[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57259.
[3]徐庆斋,刘涛.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16816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