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急诊体外循环在心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9-05  浏览次数:968次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体外循环技术在心外科手术中应用的越来越成熟,体外循环手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危重患者的救治。相关报道显示[1],急诊体外循环最早应用于外伤、低温、中毒等的救治。为研究急诊体外循环在心血管外科中的临床疗效,选取2009年7月~2012年7月来我院心外科进行急诊体外循环术救治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2012年7月来我院心外科进行急诊体外循环术救治的50例患者,包括男22例,女23例,年龄在4~74岁,平均(34.1±1.1)岁,体重10~69 kg,平均(34.4±5.1)kg。50例患者中,7例进行大血管手术,即2例进行半弓的置换手术,5例进行Bentall手术;14例实施冠状动脉的旁路移植手术,即8例急性心梗,6例冠脉造影失败;2例外伤性的心脏破裂;4例实施法洛四联症的急性缺氧的矫治手术;5例实施心脏肿瘤的摘除术;6例进行先天性的心脏病介入治疗失败急诊术;12例心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5例实施单瓣置换,4例实施双瓣置换和3例实施再次换瓣。

1.2研究方法:50例患者全部应用气管插管的静脉复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Dideco膜肺氧合,Stockert型的滚柱泵进行平流灌注,乳酸林格液为预充液[2],且在预充液中加入适量的血浆、抑制肽、速尿、乌斯他丁、甘露醇、甲基泼尼松龙和白蛋白等药物。对患者进行常规肝素化后,再准确的建立体外循环。50例患者在建立体外循环均采用正中切口,有46例患者应用中高流量、中低温进行灌注,4例患者进行深低温的停灌注,灌注压维持在50~70 mm Hg;股动脉-上、下腔静脉的转流患者6例,主动脉-上、下腔静脉的转流患者44例。术中应加强对心肌的保护,如温血顺、晶灌和逆灌等[3]。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体外循环的建立时间是15~25 min,其总体的体外循环建立时间为34~330 min,其主动脉的阻断时间是20~280 min;有48例患者心跳在主动脉开放后有复跳发生,其自动复跳率达96%,有2例患者在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5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死亡,其中有1例是由于二尖瓣置换手术后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所致,2例是双瓣置换手术后由突发的心跳和呼吸骤停且抢救无效所致,1例是在实施冠状动脉的旁路移植手术中导致心功能衰竭所致,1例是由法洛四联症矫正术所致的低心排所致。研究患者的总死亡率为10%,其余的45例患者有1例双肾及脾有微小栓塞出现,有2例患者有脑梗死出现,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的肾功能不全,待其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全部顺利出院。

3讨论

在早期,急诊体外循环仅用于心肺复苏及心脏创伤等手术治疗,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心外科诊疗手段的提升,近年来急诊体外循环逐渐用于心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4]。在本次研究中,手术后存活45例,成功率达90%,由此可见,急诊体外循环应用于心外科的治疗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在心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急诊体外循环的管理:①ECPB的建立:需要15~20 min对ECPB进行建立,主要包括常规设备、过滤器、各种管道和辅料器械包等,在短时间内进行安装,并在转流后加入相应药物,要备有白蛋白、血浆、林格液等常规的抢救药物。通过对机体建立体外循环来改善血流,从而供给组织血液;②ECPB的管理:ECPB温度和流量的选择:在急诊体外循环应用高流量进行灌注,辅助添加血管活性物质,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 mm Hg以上,从而保证重要脏器组织的血液灌注,同时纠正机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待循环稳定再应用不同的血液灌注方式进行灌注。为有利于重要脏器的灌注,应采取浅中低温的中高流量灌注方式,其中浅低温显著低于中低温对心肌细胞的损害,浅低温与中高流量的灌注方式可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较高水平;预充液的管理:大多数急性体外循环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因此,根据患者自身的状况,在补充液中加入适量的甘露醇等速尿剂,从而保护肾脏功能;③急诊体外循环中某些重要脏器的保护:脑保护:脑的复苏是危重患者抢救的关键,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维持脑的血液灌溉,使其平均收缩压维持在60 mm Hg以上。且在术中应对头部进行降温处理,同时加强对脑部的保护,避免循环的停止;肾保护:在急诊体外循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尿液量及颜色,确保患者的尿量>1 ml/(kg·h)。对于术前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术中维持其肾灌注,避免肾脏器的再度损伤。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应及时的进行扩容并补足血容量;心肌保护:在手术过程中对心肌进行保护是整个手术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大多数患者都存在心功能的病变,故应采用逆灌、温血顺、晶灌等心肌保护法维持心肌血液的灌注,同时应辅以血管活性物质加以保护。本次研究中,有48例患者心跳在主动脉开放后有复跳发生,其自动复跳率达96%,有2例患者在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主要归因于对心肌的有效保护,增加了心脏的复跳率,故而在急诊体外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急性体外循环可广泛应用于心外科手术中,其在急危重患者的急救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也是临床上救治心外科患者的唯一有效方案[5]。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多科进行协作并及时掌握手术中的各项指征,及时建立体外循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4参考文献

[1]阮秀璇,江国健,郑振雄,等.心血管病急诊体外循环策略[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7,5(2):222.

[2]胡小琴.急症体外循环40例总结[J].中国循环杂志,1992,7(5):484.

[3]GRAVLER G P.Cardiopulmonary bypass second edition[M].Philadelphia:Lippi ncott Williams,2000:696-703.

[4]ROVIIAS A,KOTSOU S.The influence of hyperglycemia on neurological out come in patientswith severe head injury[J].Neurosurgery,2000,46(2):335.

[5]MATTOX KL,BEALL AC Jr.Resuscitation of the moribund patient using portable cardiopulmonary bypass[J].Ann Thorac Surg,1976,22(5):436.

[收稿日期:2014-03-06编校:陈伟/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