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眼科学》

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0-12-16  浏览次数:649次

  作者:林琳 宋宗明 游逸安 作者单位: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林琳 宋崇明) 325000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游逸安)

  【摘要】 目的 探讨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程度。 方法 以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部分近视患者,应用眼科A型超声生物测量仪,对82例(164只眼)患者的近视屈光程度和屈光各要素(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测量值进行分析。 结果 眼轴长度(标准化回归系数b'j =0.909)及玻璃体腔长度(标准化回归系数b'j =0.893)均与近视屈光度呈显著正相关;用逐步回归多元线性分析法分析玻璃体腔长度、晶体厚度及前房深度各屈光要素,其中玻璃体腔长度对眼轴长度的影响最大。 结论 眼轴增长是近视眼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中、高度近视眼作用更为显著;眼轴长度的增长基本为玻璃体腔的延长。

  【关键词】 近视眼 眼轴 屈光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yeball axial length and diopter in eyes with myopia. Methods Dioptres and the total physical dimensions of main refractive componentsincluding axis length,anterior chamber depth,lens thickness,vitreous length were measured in 82 cases (164 eyes). SPSS 11.5 software package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Analysis of data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the refraction dioptres of myopia and axis length,vitreous length of eye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are 0.909 and 0.803,respectivel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data showed that vitreous length was the main factor to affecte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yopia diopter. Conclusion The growth of length of axis oculi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xial myopia ,especially in pathological myopia,which is basically the prolong of vitreous cavity.

  【Key words】 myopia axis oculi diopter

  影响近视眼屈光度的因素很多,包括角膜系统、晶体系统、眼轴等。其中眼轴是影响眼屈光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眼轴的延长可直接导致眼球的近视化。眼轴与屈光度的相互关系显然有其特殊性,作者旨在探讨眼轴及屈光各要素在不同程度近视眼组中与屈光度之间量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在本院门诊就诊患者中选取82 例(164 眼),其中男45例(90 眼),女37例(74 眼);年龄12~58 岁,平均(28.67±1.47)岁。未曾接受过外眼和内眼手术,经裂隙灯显微镜及直接检眼镜检查,排除眼部其他器质性疾患。屈光度范围-0.25 D~-30.00 D。按屈光度不同将82 例(164 只眼)分为三组:低度近视组23眼(屈光度≤-3.00D) ;中度近视组25 眼(屈光度-3.25D~ -6.00D);高度近视组116 眼(屈光度>-6.00D) 。

  1.2 检测指标

  (1)视力: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查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2)近视屈光度: 采用电脑验光仪(日本产OM-7000型),每眼测量3 次,取其平均值;所有患者均用托品酰胺快速散瞳,视网膜检影验光,并作复光检查测得达最佳矫正视力的屈光度,将伴有散光的屈光不正度数换算成等效球镜度数;(3)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及眼轴长度:应用A 超诊断仪(美国DGH-400型)测量,每眼测量3 次,取其平均值。以上各项检查均由资深医技人员负责,以减少误差。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1.5 软件,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t 检验,相关性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多元线性分析,所有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晶体厚度、前房深度的比较及相关性(见表1) 表1 不同程度近视眼的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晶体厚度及前房深度的比较(略)

  (1)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的关系:呈正相关,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为:Y(D)=-48.025+2.771X,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909;(2)近视屈光度与玻璃体腔长度的关系:呈正相关,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为:Y(D)=-32.752+2.747X,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893;(3)近视屈光度与晶体厚度的关系:无明显相关性(P>0.05),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35;(4)近视屈光度与前房深度的关系:无明显相关性(P>0.05),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91。

  2.2 不同程度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晶体厚度、前房深度平均值比较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1)眼轴长度:低、中、高度近视眼各组平均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2)玻璃体腔长度:低、中、高度近视眼各组平均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3)晶体厚度:低、中、高度近视眼各组平均值中,低度与中度组、中度与高度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仅低度与高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4) 前房深度:低、中、高度近视眼各组平均值中,低度与中度组、中度与高度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仅低度与高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2.3 各自变量(X)对眼轴长度(Y)影响的逐步回归分析(见表2)

  眼轴长度变化与玻璃体腔长度(X1)、晶体厚度(X2)、前房深度(X3)的变化关系,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程表示为:Y=0.009X1+0.043X2+0.112X3+0.505由此可得出在影响眼轴长度的诸多因素中,玻璃体腔长度的作用最为重要;其中标准化回归系数 b'j玻璃体腔长度为1.001,晶体厚度为0.216,前房深度为0.078;P均<0.001。

  3 讨论

  眼的屈光状态取决于眼屈光系统中各屈光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决定眼屈光力的屈光成分有14种[1],其中主要的是眼轴长度、角膜及晶体的曲率半径、前房深度以及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等5种,其中眼轴长度的变化是决定因素。大多数的屈光不正是屈光成分的比例失调,而非异常的光学常数[2]。在决定眼屈光力的屈光成分(角膜、前房深度、晶状体)之中,一般认为除了晶状体核硬化,糖尿病晶体改变以及用某种药物使晶状体发生屈光力变化外,眼屈光介质和屈光度的规律性变化并不大[3]。所以眼轴长度,尤其是玻璃体腔长度的变化很有可能成为近视屈光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3.1 近视屈光度与眼轴长度的相关性

  许多学者研究表明[4~6]:近视屈光不正主要表现在眼球前后径的增长。本文结果与这一观点相符,即随着眼轴长度的增长,近视程度也相应加深,二者关系密切,用直线回归方程表示:Y(D)=-48.025+2.771X,标准化回归系数为 0.909。同时,低度近视组眼轴长度的离散度大于中、高度近视组,与Sugata[7]等的研究结果相符。表明眼轴增长虽然是近视眼发生的重要原因,但主要与中、高度近视眼相关;至于低度近视眼,如Sorsby[8]指出多是各屈光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非仅为眼轴的延长。

  3.2 近视屈光度与玻璃体腔长度的相关性

  近视程度与玻璃体腔长度改变呈一致性,用直线回归方程表示:Y(D)=-32.752+2.747X,标准化回归系数为 0.893,即近视程度随玻璃体腔长度延长而加深,二者关系密切(见表 1)。在动物实验方面,该结果也曾得到证实:Wiesel[9]在猴眼睑缝合引起的剥夺性近视眼的研究结果表明,眼睑闭合引起近视眼组眼球明显扩大,角膜顶点到黄斑区眼轴长度增加21%,而角膜直径和直肌止端到角膜缘的距离无变化,但直肌止端到视神经的距离增加23%;即近视眼眼球扩张主要与眼球纵轴增长有关。眼球的增长起初发生在赤道部,后来主要发生在赤道以后。同样支持本研究结果,即近视眼眼轴的增长主要是玻璃体腔长度增长所导致。

  3.3 近视眼成因分析

  目前近视形成机制尚无肯定结论,但在“眼轴增长可直接导致近视形成并加速其发展” 方面已得到共识。这方面的研究,已从最初的调节学说发展到现代的生化研究,从宏观拓展到微观。有学者认为,一些严重的近视是以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的方式遗传,而多数中度近视更倾向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共同结果[9];Ohngemach 等[10]证明除遗传和环境因素外,眼轴的增长与多巴胺的释放呈负相关。视网膜上的视觉信息,包括影像的对比度、空间分辨率和眼的离焦状态等视觉信息通过影响生物递质的传递,使玻璃体腔扩大、巩膜伸展和眼轴伸长。本研究从各屈光要素作用的多因性出发,以眼轴长度为因变量 Y(dependent variable),分别以玻璃体腔长度(X1),晶体厚度(X2),前房深度(X3)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进行回归分析。推导出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mm)= 0.009X1+0.043X2+0.112X3+0.505。经t检验可知:X1~3 的P值分别为0. 000、0. 009 和0.000,差异均有显著性。

  本资料结果表明,眼轴长度对近视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且主要表现为玻璃体腔长度的增长,其他一些综合因素(如房水、晶状体及玻璃体的屈光指数、睫状肌的异常调节作用等)的影响相对较小。结果可以得知:眼轴增长为近视眼的主要原因,尤其中、高度近视眼基本是眼轴增长的直接结果;近视眼眼轴增长的主要部位为玻璃体腔。

  【参考文献】

  1 龙沛之,杨光珏,廖再华.眼轴的长度和近视.中华眼科杂志,1986,22(1):27~29.

  2 Gordon RA,Donzis PB. Refractiv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eye.Arch Ophthalmol,1985,103(6):785~788.

  3 徐广第. 眼科屈光学.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 55:39.

  4 Clayman HM, Jaffe NS,Light DS,et al. Intraocula lenses axial length and retinal detachment. Am J Ophthalmol,1981,92:778~781.

  5 张悦,张国辉,廖世煌,等. 近视相关的多因素分析.眼科研究,1997,15(1):54~56.

  6 Sorsby A,Leary GA,Richards MJ. Correlation ametropia and component ametropia. Vision Res,1962,2:309~312.

  7 SugataT. Studies on myopia by estimating aniseikoni and the refractive components of both eyes. Ophthalmology,1959,3:142~144.

  8 Sorsby A. The optical components in anisometropia. Vision Res,1962,2:43~47.

  9 Wiesel TN , Raviola E. Myopia and eye enlargement after peonatal lid fusion in monkeys. Nature,1977,266:66~68.

  10 Ohngemach S,Hagel G,Schaeffel F. Concentrations of biogenic amines in fundal layers in chickens with normal visual experience , deprivation,and after reserpine application. Vis Neurosci ,1997 ,14 (3) :493~50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