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睫状沟巩膜缝合固定术在晶体脱位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11-05 浏览次数:443次
作者:黄雄兰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人民医院眼科,广西灵山535400
【摘要】目的 探讨晶体脱位摘出及人工晶体睫状沟巩膜缝合固定术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 对27例晶体脱位行晶体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巩膜缝合固定术。结果 27例术后视力提高25例,术后视力不变1例,下降者1例。结论 摘出脱位的晶体、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巩膜缝合固定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晶体脱位方法。
【关键词】 晶体脱位 晶体 人工 睫状沟固定
晶体脱位可导致视力下降,屈光参差、物像不等、复视,易引起儿童弱视,也可以引发继发性青光眼。近年来,由于眼科显微手术的开展,予晶体脱位的患者行晶体取出联合人工晶体睫状沟巩膜缝合手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挽回患者的视力。本院共施行该手术27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2008年因晶体脱位住院的患者27例(27眼),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1~65岁,平均38岁。右眼18例,左眼9例。就诊时视力为:光感~0.06,晶体全脱位24例,其中脱位于前房5例,脱位于玻璃体19例,不完全脱位伴继发性青光眼3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局麻下进行,根据晶体脱位决定手术方式,常规切开球结膜,先在2点和8点方位距角巩缘后2mm,各做宽2mm的1/2巩膜厚的三角形巩膜瓣。让病人取俯卧位[1],开睑器开睑待晶体进入前房贴近虹膜时用毫针于8点或2点位角巩缘后1.5mm巩膜瓣下穿刺、经睫状沟、后房达瞳孔区由对侧角膜缘后1.5mm巩膜瓣下穿出,将脱位的晶体固定在瞳孔区,让患者取仰卧位,前房注入粘弹剂保护角膜内皮,用圈套摘出晶体后拔出毫针。晶体半脱位者,按囊内摘出法、用冷冻器取出晶体,而合并继发性青光眼的须降压后再行晶体摘出。后采用双针缝合两点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为改良C袢人工晶体、支持袢上有左右固定孔,缝线为10-0聚丙烯线,针呈弧形,方法为:缝线将晶体襻固定,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将弧形针自角巩膜切口进入、经前房、瞳孔区、虹膜后,分别于2点、8点角膜缘后1mm睫状沟处出针,常规植入人工晶体、轻拉缝线调正好晶体位置,并将缝线固定在巩膜瓣下,巩膜瓣间断缝合一针,人工晶体植入后立即用1%毛果芸香碱缩瞳,前房注入空气泡,即可发现前房的玻璃体。小心剪除玻璃体直至瞳孔缘为止,冲洗前房粘弹剂,角巩缘间断缝合4针,整复结膜瓣,术毕结膜下注妥布霉素2万u加地塞米松2.5mg。
2 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其中7例随访12个月以上。
2.1 术前、术后矫正视力情况
术后视力为最后一次复查时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大多数视力提高,见表1。表1 术前和出院时视力比较(略)
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4例前房出血,1例玻璃体出血,术后3~5天吸收。术后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5眼,1周左右自行恢复。一过性高眼压9眼(其中3眼术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经药物治疗1周均恢复正常,2眼人工晶体偏心,1眼轻度倾斜,占11.11%。本组病例未见感染、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晶体脱位手术治疗原因及方法
晶体脱位目前倾向尽早手术治疗,其原因为:①晶体脱位于前房、损伤角膜内皮、易继发青光眼;②半脱位的晶状体变混浊,晶体性不可调正的散光;③脱入玻璃体腔活动度较大,上浮遮盖瞳孔、影响视力;④易并发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为了提高视力、避免并发症发生,必须及时将晶体摘出。晶体脱位的术式较多,目前晶体脱位最新的方法为:玻璃体联合晶体切除与超声粉碎应用于晶体脱位[2,3],但由于无玻璃体切割器的基层医院摘出晶体很困难,特别是晶体脱位于玻璃体中,术中难以找到晶体,且手术时晶体易在内来回转动,易造成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大量的脱出,我们采用毫针固定脱位晶体并圈套娩出,是一种简单有效[4]、并发症少,且省时省力的手术方法。
3.2 人工晶体睫状沟巩膜缝合固定术的优势及术中注意事项
在无晶体后囊的情况下行人工晶体植入,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操作较简单,但并发症较多,如发生角膜失代偿、虹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等,所以其使用仍持谨慎的态度。采用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巩膜缝合固定术被认为是较好的方法,将脱位的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睫状沟巩膜缝合固定术,一期完成效果满意,即减少了对眼球反复的骚扰,减少内眼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轻了多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压力,手术操作要求高,必须有良好的显微手术基础,固定点与穿刺点要十分准确,手术穿刺点选在角巩缘后1.5mm,如果穿刺误差大,一方面易使晶体倾斜、偏位、旋转,造成屈光效果,靠后易损伤睫状体内大动脉环而致出血。另外睫状前动脉分别于3、6、9、12点处,如固定点选在这些位置易损伤血管造成出血,而穿刺点选在10点和4点则可避免血管损伤的发生。
3.3 玻璃体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如瞳孔区玻璃体处理不彻底可导致人工晶体偏位,影响术后视力。术中用1%毛果芸香碱缩瞳后,前房内注入粘弹剂(甲基纤维素),用显微剪伸入前房做无数的剪切,前房内玻璃体彻底清除后,应在角巩缘见不到玻璃体,同时瞳孔基本恢复原位。睫状沟巩膜缝合固定术,无晶体囊支撑,又无玻璃体支架,加上若缝线结扎欠紧,也可造成人工晶体偏位及后倾。本组27例均为双袢固定,只有3眼而人工晶体轻度倾斜或偏心,主要是玻璃体的挤压所致,由于视力好未作调整。
人工晶体睫状沟巩膜缝合固定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远期疗效优于前房型人工晶体,对于治疗晶体脱位是良好的获得最佳视力的一条手术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方克娅,方春庭.俯卧位取出脱位玻璃体的晶状体[J].眼视光学杂志,2002,2(1):291.
[2]杨进献,张金嵩.外伤性晶体脱位晶体切除术[J].眼科,1998,7(4):212.
[3]张向梅,王文伟.晶体手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晶体脱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14(10):602.
[4]施天严,陈建峰.晶状体全脱位的人工晶体植入术[J].眼科新进展,1999,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