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复舒及泪然滴眼液联合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症5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8-19 浏览次数:505次
作者:陈勤, 刘 新, 郑 帆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眼科, 福州 350007
【摘要】 目的:观察贝复舒及泪然滴眼液对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症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应用泪然滴眼液,4次/天,观察组联合应用贝复舒滴眼液及泪然滴眼液,均4次/天,两组均连续用药1个月。用药前后均进行症状调查、泪液分泌检查(SIT)、泪膜破裂时间检测(BUT)、荧光素染色检查(FL)。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IT、BUT、FL及症状减轻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贝复舒及泪然滴眼液联合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症确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 干眼症;白内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泪然滴眼液;囊外摘除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在基层医院普遍开展的白内障手术,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术后患者易出现术眼干涩、畏光、视力波动等症状。目前,干眼症的药物治疗以补充人工泪液为主,而贝复舒滴眼液虽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但用于治疗术后干眼症却少有报道。现就我院2004年1月~2007年4月联合应用贝复舒滴眼液及泪然滴眼液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干眼症50例的疗效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7天干眼症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7~83岁,平均 岁;对照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48~76岁,平均 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美国眼科研究所干眼工作组研究报告及张汗承(1987年)提出的标准,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对患者进行各项观察:(1)症状:眼干涩、异物感、视物疲劳等的程度。根据治疗前后的情况分为有效(症状减轻)和无效(症状无改善);(2)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SIT):滤纸湿长>10 mm/5 min为正常,<5 mm/5 min疑为干眼症;(3)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15~45 s为正常,若<10 s为异常;(4)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将 1%荧光素钠滴入结膜囊内记录染色结果。将角膜分为4个象限,每一象限染色分为无、轻、中及重度,分别为0~3分(荧光素着色阴性为0分,散在点状荧光素着色为1分,略密集荧光素着色点为2分,密集点状或片状荧光素着色为3分),则整个角膜的染色评分为0~12分。
1.3 纳入标准 术后7天根据症状、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符合干眼的诊断标准,自愿受试的患者。
1.4 排除病例标准 (1)眼表化学伤、热烧伤、角膜结膜多次手术或冷凝、眼类天疱疮及眼表的严重感染;(2)眼睑位置异常、眼睑闭合不全、睑缘炎及影响瞬目的神经肌肉疾病及三叉神经感觉支损伤疾病;(3)全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Wegener肉芽肿)其他系统性疾病如SS、Stevens-Johnson综合征、糖尿病等;(4)长期眼部用药史;(5)术前检查为干眼症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局部联合点贝复舒滴眼液(珠海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及泪然滴眼液(爱尔康),各4次/天,1~2滴/次;对照组:局部点泪然滴眼液(爱尔康),4次/天,1~2滴/次。以上2组均以治疗1月为 1个疗程。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对于症状改善情况采用χ2检验,对治疗前后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数值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46例(92.0%),无效4例(8.0%);对照组有效33例(76.7%),无效10例(23.3%),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8,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SIT、BUT、FL检查结果的观察 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本实验观察到,治疗后两组SIT、BUT、F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干眼症是指由于泪液量或质的异常引起泪膜不稳定而致眼表面损害的疾病。近年研究发现,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发病率较高。可能原因有:(1)手术改变了术前角膜表面光滑弯曲度,因而导致术后泪膜的稳定性下降[1];(2)术后炎症进行性的淋巴细胞浸润,损害泪腺,致泪液分泌减少,改变泪液中蛋白质的成分[2];(3)术后频繁长期应用含防腐剂的非甾体类抗炎滴眼液(非特异性环氧酶抑制剂)可减弱黏蛋白对眼表上皮的黏附力;(4)绝经后妇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可能是引起干眼重要的原因之一[3]。
研究发现,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较超声乳化术在术后短期内更易发生干眼症[4]。宋颖等报道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可能影响切口修复和角膜散光程度,从而降低术后的视觉质量[5]。因此,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的干眼症是必要的。
贝复舒的活性成分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FG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对多种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细胞具有广泛生物活性[6]。bFGF 及其受体在角膜组织全层均有表达及分布。bFGF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特异结合,刺激和调节角膜上皮细胞、基质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的增生和移行及生长分化,从而促进角膜等组织的修复和愈合[7]。而泪然滴眼液是由羟丙基纤维素、右旋糖酐、硼酸钠、氯化钠、氯化钾等组成,为中性、低黏度、等张性液体,有模拟黏液的功能。能较长时间黏附于角膜上皮层的表面,产生一层亲水性膜,为角膜提供一种能稳定泪膜的人工黏膜层,并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8]。本实验中,联合应用贝复舒及泪然滴眼液较单纯应用泪然滴眼液更能改善ECCE术后的泪膜分布,并更有助于治疗术后的干眼症。泪膜是角膜的屏障,角结膜上皮是泪膜附着的基床,完整的上皮结构有利于泪膜张力的维持,泪膜的不完整可引起角结膜上皮的损害,而角结膜上皮的不完整性反过来加大了泪膜附着的难度。而贝复舒滴眼液和泪然滴眼液正是从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和提供模拟泪液两个方面发挥治疗干眼的作用。因此,有药物的协同作用[9];贝复舒滴眼液能有效地阻止新生血管跨过角膜缘生长,防止术后散光的发生,同时还能抑制角膜上皮的结膜化,对术后泪膜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10]。
另外,贝复舒滴眼液联合泪然滴眼液对于术后干眼症无法治愈的患者还能预防角膜上皮角化﹑变薄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因此这种联合疗法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作为常规的预防用药亦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小燕,孙 杰,曹永葆,等.白内障手术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6,14(1):49-50.
[2] Gao J, Shwalb TA, Addeo JV, et al. The role of apotosi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anine 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the effect of topical cyclosporine A therapy [J].Cornea,1998,17(6):654-663.
[3] 林浩添,林 丹,郑永欣,等.围绝经期女性的眼表改变与干眼症的个体化诊断[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1):77-86.
[4] 冷远梅.白内障超声乳化与现代囊外摘除术对眼表的影响研究[J].中华现代眼耳鼻喉杂志,2006,3(5):399-402..
[5] 宋 颖,张 琳,周绍荣.干眼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05,25(6):553-555.
[6] 李永平,林建贤,唐祝华,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角膜碱烧伤上皮修复的实验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8,20(5)∶403-404.
[7] David T, Rieck P, Renard G, et al. Corneal wound healing modulation using 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 after excimer laser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imy[J].Cornea, 1995,14(3): 227-234.
[8] 吴君舒,杨 斌,王 铮,等.泪然和潇莱威滴眼液在LASIK术后泪膜恢复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3):186-190.
[9] 王明进,强 俊,唐志文,等.聚丙烯酸眼胶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 ,20(8) :632-633.
[10] 才 瑜, 吴静安.人角膜上皮干细胞的低钙培养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其增殖的影响[J].中华眼科杂志,2001,37(4): 25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