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例恶性青光眼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03 浏览次数:439次
作者:乔玉春 王智霞 钟启明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20眼)恶性青光眼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5例(20眼)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均眼压下降、前房形成。结论:提示单一的一种治疗方法不能很有效的治疗恶性青光眼,根据不同的患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或几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眼压、形成前房,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关键词】 青光眼;前房角;玻璃体切割术
“恶性青光眼”是由Von Graefe于1869年提出的。它指一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施行青光眼手术后出现浅前房和眼压升高的状况。典型体征表现为前房中央区及周边明显变浅甚至消失,眼压升高,缩瞳剂使病情恶化,睫状肌麻痹剂使眼压下降等一组症候群。恶性的含义为常规的药物和手术都难以奏效,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患眼失明。随着眼科医师对此种疾病的不断认识,出现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多种对于晶体及玻璃体的手术方法,我们总结了我院近几年15例20眼恶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经验,提示单一的一种治疗方法都不能很有效的治疗恶性青光眼,根据不同的患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或几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眼压、形成前房,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19962~20021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青光眼病人15例(20眼),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49~72岁,平均59岁。右眼11例,左眼9例。双眼先后发病5例,均为第一只眼手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眼,第二只眼手术后先后出现了双眼的恶性青光眼。视力为光感~06。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均为抗青光眼手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眼轴长度、角膜大小及晶体大小的测量,属于小眼球、小角膜、大晶体的10例,其余5例均正常。术前经过积极的降眼压治疗眼压不降的有9例,其余6例眼压控制良好。术前前房角的检查:6例眼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均为窄Ⅳ,其余因为角膜持续水肿而无法检查,推想房角极窄。手术后第一天即出现恶性青光眼的为12例,此组患者的另一眼均采取药物控制眼压,术后3d出现恶青的5例,术后一周的3例,术后12d的1例。第一只眼手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眼,第二只眼手术后先后出现了双眼的恶性青光眼的5例,且双眼手术后出现恶青的时间有差异。所有出现恶性青光眼的20只眼均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全部病例都进行了包括高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及睫状肌麻痹剂并辅以皮质类固醇的药物治疗,其中单纯滴用1%阿托品眼药水可以控制眼压、维持前房的8例,药物治疗无效行角膜缘后4mm抽吸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成形术或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1]控制眼压、维持前房的6例,其余6例合并较严重的白内障,采取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中央后囊膜环形切开术及前段玻璃体局限性切除术[2],效果良好。经过上述处理眼压仍偏高,局部点用噻吗心安或贝舒特控制眼压的7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眼压控制在10~20mmHg的15例,20~30mmHg的5例。12例患者的视力较术前略有下降(平均01),6例患者由于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视力较前略有提高(平均03),全部患者基本保留了有用的视功能。
2 讨论
21 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理还不是很清楚,很多患者存在小眼球、小角膜、远视眼、浅前房、高褶红膜末卷等情况,我们统计的此种情况占恶性青光眼患者约666%,建议闭角性青光眼的患者术前检查眼A/B超,测量眼轴长及晶体大小,对于预防恶性青光眼的发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很有帮助。
22 我们总结的病例中有5例第一只眼手术后未出现恶性青光眼,第二只眼手术后先后出现了双眼的恶性青光眼,而且间隔的时间及双眼的先后不同,提示我们双眼的抗青光眼手术,尤其双眼的滤过手术不宜同时实施,分开实施其间隔时间也不要小于一周,以便于我们及时发现恶性青光眼的倾向,预防对侧眼的发生。
23 目前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治疗的方法很多,单一一种治疗效果不很确定。通过我们近几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对于此种疾病宜采取综合治疗,根据不同的患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或几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建议对于所有的恶性青光眼的患者应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包括高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及睫状肌麻痹剂并应辅以皮质类固醇药物的药物治疗,时间控制在3d之内,40%的病人用药后可以得到缓解。一旦前房变深、眼内压正常,则药物应逐渐减量,高渗剂和碳酸酐酶抑制剂首先停用,然后局部停用aproclonnidine和β受体阻滞剂,病人可以只用阿托品维持,但也需酌情选用其它药物以防复发。经过上述保守治疗无效,如果高眼压仍持续存在或晶体角膜发生接触,则必需手术,以防止长期浅前房造成虹膜周边前粘连、虹膜后粘连、白内障、角膜内皮损伤[3]。可以根据患者是否同时患有白内障或患者是否同意接受晶体手术而选择不同的术式。如果患者晶体无混浊,可以选择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若没有玻璃体切割设备可以选择角膜缘后4mm抽吸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成形术,此种方法无需特殊设备,方法较简单,但这种术式非直观下进行,不能预防其危险性。如患者同时患有白内障或患者同意接受晶体手术,可以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联合中央后囊膜环形切开术及前段玻璃体局限性切除术。如果没有玻璃体切割设备,可以在囊外摘除白内障后,用61/2针头在瞳孔区刺破后囊吸出积06~08mL。术毕前房注气。若不能一次性控制眼压,形成前房,上述手术方式可以重复或交替进行[4]。若前房已经形成,但眼压控制不良,可以在上述的治疗方法上联合降眼压药物的使用,以控制眼压。
【参考文献】
1 李绍珍.眼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70
2 张舒心,刘磊.青光眼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
3 卓业鸿.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1):2022
4 廖洪斐.恶性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9):67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