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先天性无虹膜1例家系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23 浏览次数:422次
作者:方健 周先贡 作者单位:312500 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眼科
【关键词】 双眼先天性无虹膜
先天性无虹膜通常为常染色体异常的遗传疾病。作者于2006年8月接诊1例先天性无虹膜家族性疾病患者,并对该家系人员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家系调查
先诊者,男,7岁。诉自幼畏光,视物模糊,因视力差而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25,均无法矫正;角膜透明,虹膜缺如,可见晶体边缘,晶体中央可见细点状混浊,无晶体脱位。眼底检查:见视乳头边界清,色泽正常,视网膜平伏,右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明显,NCT右19mmg左18mmg,眼球震颤明显。诊断:双眼先天性无虹膜,双眼先天性白内障,眼球震颤,双眼弱视。
2006年9月,对该家系患病人员进行了全面检查。第一代,女1例,60岁,为弃女,无法查其他人;述自幼双眼怕光,视物不清,现基本丧失生活视力;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2,左眼手动,双眼角膜混浊,干燥,白斑形成,虹膜缺如,双眼晶状体中央全混浊。诊断:双眼先天性无虹膜,双眼球震颤,双眼白内障。
第二代,男女各1例,男36岁,女34岁,视力0.1~0.3,双眼角膜变性混浊,双眼晶状体中央混浊明显,其他情况同先诊者。
第三代患者中男2例,年龄12岁和7岁,视力0.1~0.3,其中1例为先诊者,另一例与先诊者同。家系见图1。
于2006年 12月予第一代女性60岁患者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0.15。
2 讨论
先天性无虹膜是指虹膜先天性缺失,通常为规则的常染色体遗传,一般为双侧性,对视力的影响很大,视力减退原因主要是黄斑中心凹发育不良造成弱视,也可能是合并的青光眼,白内障,角膜混浊等原因造成[1]。
本家系中第三代眼底黄斑中心凹反光暗,并有眼球震颤,考虑为黄斑中心凹发育不良引起的弱视,目前该家系连续3代发病,其子代患病率100%,指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有两种学说:(1)原发病损为神经外胚层发育障碍;(2)中胚层发育障碍。Elsas等[2]认为,严重的无虹膜是由于神经外胚层发育障碍所致,轻型病例则是中胚层发育异常的后果。而本病的致病基因是PAX6基因[3]。丛日昌等[3]对我国的先天性无虹膜患者进行了致病基因PAX6实变的分析,其实变(R240X)属常见的无义突变,临床上也表现出大多数该类型突变患者相同的症状。即典型的无虹膜症状。
对先天性无虹膜白内障的治疗,宜采用环形撕囊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应注意超声乳化术中的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植入的人工晶体也可采用带虹膜的人工晶体,因目前的带虹膜人工晶体光学性能欠佳,本例植入的为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晶体。
【参考文献】
1 胡诞宁编. 眼科遗传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1~163.
2 何守志编. 白内障及其现代手术治疗.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7~21.
3 丛日昌,宋书娟,刘英芝.先天性无虹膜症家系的基因突变位点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113~1117.
4 吕志刚,黄文丽,刘秀伦,等. 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囊裂对视功能的影响.浙江临床医学,2006,8(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