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吻合置管术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45例
发表时间:2010-05-20 浏览次数:480次
作者:喻相林 黄玮英 作者单位:315700 浙江省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关键字:显微镜下吻合置管术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
泪小管断裂是眼外伤常见的急诊之一,如不及时吻合修复,将造成永久性溢泪。早期直接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吻合术,已被认为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标准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本科对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45例(45眼)进行吻合并置入硬膜外导管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45例(45眼),其中男38例(38眼),女7例(7眼),年龄14~69岁;伤后至手术时间1~24h。致伤原因:硬物碰伤17例(17眼),拳击伤15例(15眼),锐器伤13例(13眼)。
1.2 手术方法
用1%地卡因+1%肾上腺素棉片填塞同侧下鼻道(在插入硬膜外导管前去除),常规消毒、包头、铺巾,2%利多卡因行同侧滑车下神经和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手术在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用有齿颞牵拉下睑内眦断端,使其尽量复位,仔细观察下泪小管断端的长度和形状,按解剖层次估计鼻侧断端范围。新鲜泪小管断裂端在镜下呈灰白色喇叭口状,5mm以内断端很容易找到,超过5mm的要充分暴露伤口,并自上泪小点注水,即出现明显“泉涌”现象,从该泉涌处就可发现灰白色喇叭口状断端。用泪道探针插入,注水验证无误后,插入带有管芯的硬膜外导管的圆钝头,顺序为:下泪小点—泪小管两断端—泪囊—鼻泪管,然后拔去针芯,注水通畅。泪小管断端用8-0可吸收线作非穿透性间断缝合3~4针,使两断端对合满意,断端周围软组织、睑板用5-0尼龙线缝合以减轻张力,最后缝合皮肤,修复睑缘,仔细对合内眦角。导管上端保留10mm,用缝线固定于下睑皮肤,常规包扎。术后伤口换药,抗生素眼液滴眼,7d拆除皮肤缝线,睑缘线可延长至2周拆除。术后3个月拔除支撑管,拔管后1月内每周冲洗泪道1次,必要时泪道内注入少量典必殊眼膏。以后每月随访1次,观察内眦形态和泪道通畅情况。
2 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0.5~1h。术后3个月拔除支撑管,随访6~24个月,均治愈,其中2例拔管时见下泪小点豁裂,未出现溢泪现象。
3 讨论
下泪小管断裂是眼睑裂伤中常见并发症,如不及时通过手术修复接通,将会造成永久性溢泪,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找到鼻侧泪小管断端。寻找断端的方法很多,如弯针法、环形导管法、双导管法、改良泪道探针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各自适应证和优缺点。本组45例(45眼)用直视法加注水法都获得成功。作者的经验是:(1)手术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尽量不作伤口局部麻醉,以免造成伤口局部肿胀和泪小管移位,增加手术难度;(2)同侧下鼻道内填塞1%地卡因+1%肾上腺素棉片,以便于手术中注水和注气观察泪小管鼻侧断端;(3)手术应在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断端,新鲜泪小管断裂端呈灰白色喇叭口状,泪小管的颞侧端越短越整齐,直视下手术成功率越高,反之颞侧端越长,其断端越深越隐蔽,往往越向内凹陷呈口袋状,很难寻找,结合直视下上泪小点注水或注气法,能容易寻找到断端;(4)对于支撑物,以聚乙烯硬膜外导管比较好,该植入物经济且取材容易,导管有刻度可确定插入深度,弹性好,刺激性小,长期保留未见副作用,而且内有钢丝芯,有一定硬度,便于插入泪小管断端,其圆头插入泪道时不损伤黏膜组织及造成假泪道;(5)显微镜下对位吻合泪小管断端,用8-0可吸收线作非穿透性间断缝合3~4针;有人主张置管后不缝合泪小管吻合口,理由是避免缝线对泪小管刺激或瘢痕收缩,致泪小管吻合口狭窄或闭锁[1];作者认为用5-0尼龙线对位缝合睑板,恢复内眦角外形,以减轻伤口张力,对位缝合睑缘及皮肤伤口;(6)2周拆除睑缘缝线,防止伤口裂开;植入导管保留3个月后拔管,并定期复诊行泪道冲洗,必要时典必殊眼膏注入下泪小管吻合口,可以降低吻合口瘢痕狭窄[2]。
总之,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置管术治疗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术后插管的固定,伤口的愈合及是否出现并发症,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辉,张葳.泪小管断裂吻合术32例分析.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1,23(1):99.
2 周雄,黄震烯,周和政,等.泪小管断裂修复术89例.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