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眼科学》

颈动脉狭窄致眼部缺血综合征2例

发表时间:2010-05-19  浏览次数:453次

  作者:于海生,齐琦,王禹 作者单位:(113008)中国辽宁省抚顺市眼病医院

  【关键词】 颈动脉

  1 病例报告

  病例1,男,65岁。右眼视物不见10d。无明显诱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伴有轻度眼眶痛,无恶心、呕吐的症状,来诊,200805门诊以“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收入院。查体:右眼视力无光感,结膜睫状充血(+),角膜透明,前房常深,Ty(),虹膜纹理清,瞳孔全周延及中部虹膜新生血管生成,直径约6mm,直接光反射消失,视盘色淡,C/D=0.8,视网膜色淡,黄斑区相对充血,动静脉普遍变细,部分血管闭塞成白线,部分静脉呈串珠样改变,视网膜散在点条状出血,棉絮斑(+),上方中周部见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下方见少量积血。测眼压:右眼37mmHg,左眼16mmHg。左眼虹膜纹理清,瞳孔直径约3mm,直接光反射(+),间接光反射(),视盘色正C/D=0.3,视网膜A/V=1/2中心凹反光(+)。

  病例2,女,62岁。右眼视物不见3d。3d前无明显诱因右眼突然视物不见,无眼痛及头痛,未行治疗,来诊,200909门诊以“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收入院。查体:右眼视力光感(+),结膜睫状充血(+),角膜透明,前房常深,Ty(+),瞳孔全周虹膜新生血管生成,直径约5mm,直接光反射迟钝,间接光反射(+),视盘C/D=0.4,视网膜苍白色水肿,散在少量点条状出血,黄斑区樱桃红(+),棉絮斑(+),视网膜动脉细,静脉扩张,局部有串珠样改变。左眼未见明显异常。测眼压:右眼32mmHg,左眼15mmHg。入院后2例患者都给予降眼压,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动脉前期脉络膜充盈迟缓,低荧光,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极缓慢,晚期视盘强荧光,病例1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有荧光素渗漏。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回报:病例1右侧颈动脉管腔狭窄99%,病例2右侧颈动脉管腔狭窄90%。均诊断为右眼部缺血综合征,右颈动脉狭窄(转往综合医院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

  2 讨论

  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rmic syndrorme, OIS)是由颈动脉阻塞或狭窄所致的眼前后节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60~65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左右眼均可发病,可单眼,也可双眼发病,双眼受累者约20%[1]。临床症状眼部表现由于眼动脉长期慢性灌注不足,致使视网膜中央动脉压长期降低,引起相应视网膜病变,前节多虹膜新生血管生成,严重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国外报道发病率约42%[2],眼底可有视网膜出血,动脉变细,静脉代偿性扩张,也可以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同时可伴有一过性黑矇及脑部缺血的症状,如脑缺血,甚至中风等,本病预后视力较差。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的发病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相关[3],引起颈动脉阻塞或狭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多发生在颈总动脉交叉处后壁。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有动脉造影(DSA) ,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其中动脉造影(DSA)被视为金标准,但是多普勒超声应用最为便捷、广泛。对于眼部缺血综合征的治疗,常规的降眼压,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等的治疗无明显效果,有报道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减少高耗氧的视网膜对氧的需求,降低新生血管的生长风险,减少虹膜新生血管,但是不能阻止本病的发展[2]。对于眼部缺血综合征的唯一有效途径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针对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式有3种:药物治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手术是目前很成熟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常用的手术适应证是:直径狭窄率>50%的症状性狭窄患者,或直径狭窄率≥70%的狭窄患者[4]。国外对于眼部缺血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表明:早期诊断,治疗恢复动脉的灌注,对于眼部缺血综合征的视功能的保存至关重要,并且能减少这种致盲性眼病的患病风险[5]。国内的对于颈动脉狭窄致眼缺血性疾病的研究中,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颈动脉狭窄,能够迅速缓解眼部缺血症状[3]。眼部缺血综合征的预后较差,相关研究中发现眼部缺血综合征是缺血性脑病及缺血性心脏病的早期迹象,眼部缺血综合征对于脑、眼部缺血性疾病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5]。引起眼部缺血综合征的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及狭窄程度与多发性脑梗死和复发性脑梗死密切相关[6]。对于眼部缺血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病需要我们提高认识。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刘家琦.实用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488489

  2 Chen KJ, Chen SN, Kao LY, et al. Ocular ischemic syndrome. Chang Gung Med J 2001;24(8):483491

  3 赵军,魏世辉.颈动脉狭窄致眼缺血性疾病初探.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5):521524

  4 仇德利.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探讨.河北医药2007;25(10):11361137

  5 Hazin R, Daoud YJ, Khan F. Ocular ischemic syndrome: recent trends in medical management. Curr Opin Ophthalmol 2009;20(6):430433

  6 司娟娟.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超声诊断及相关性探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899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