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性屈光参差与内斜视的关系探讨
发表时间:2009-10-28 浏览次数:593次
远视性屈光参差与内斜视的关系探讨作者:冯雪亮,赵堪兴,常敏 作者单位:1.天津医科大学 眼科临床学院,天津 300020;2.山西省眼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2 【摘要】 目的 探讨远视性屈光参差与内斜视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远视度>+2 D、资料完整的儿童136例,其中有屈光参差者50例,无屈光参差者86例;有内斜视者61例,无内斜者75例。年龄2~14岁,随访至少2年(24个月),观察屈光参差与无屈光参差两组间内斜视发生的频度,以及内斜视戴镜矫正的情况。结果 ①屈光参差组内斜视的发生率为38.0%(19/50),而无屈光参差组(即单纯远视组)内斜视的发生率为48.8%(42/8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50,P>0.05)。②内斜视戴镜矫正满意度:屈光参差(13/19)与无屈光参差(30/4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 屈光参差不会直接引起内斜视增多,但屈光参差影响内斜视的戴镜矫正。 【关键词】 内斜视;调节;屈光参差;远视 调节性内斜视属于后天性内斜视,大部分在生后6个月以后发生,由Weakley等[1]在1864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内斜视是由于远视未被矫正导致过度使用调节引起集合过强,加上融合性分开不足而形成。但临床上有许多病例有同样的远视或屈光参差却不发生内斜视,他们也使用了过度的调节,却未发生调节性内斜视。有关远视与调节性内斜视的关系报道较多,屈光参差与弱视的相关报道近年来也不断增加[2-5]。Weakley等[1]发现屈光参差与弱视程度密切相关。Donahue等[3]证实了年龄与弱视程度的关系。屈光参差是引起弱视的重要原因,屈光参差引起深度聚焦模糊,较其他类型弱视发现晚[6]。但是对于屈光参差与内斜视发生的关系少有报道。为探讨屈光参差与内斜视的关系,现作以下研究,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2年至2003年在本院小儿眼科门诊就诊、远视>2 D的患儿资料136例,男70例,女66例,年龄为2~14岁。分为无屈光参差组86例(各眼等效球镜之和>+2 D的远视,其中球镜>柱镜)和屈光参差组50例(双眼屈光度之差>1 D)[7]。136例患儿又分两个组:即无内斜视组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内斜视组61例,其中男30例,女31例。出生后12个月以内发生的内斜视不属于观察范围(见表1)。 1.2 观察方法 病例记录包括首诊年龄、发病年龄(包括因视力低或斜视就诊者或体检发现者)、首次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1%阿托品滴眼液3次/d,连续3 d)、初诊视力、立体视觉(Titmus)、有无斜视以及斜视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等。观察斜视对眼镜的反应至少3个月(戴镜内斜视<10 PD为矫正满意)。随访至少24个月。 1.3 统计学方法 用?字2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2 结果 2.1 屈光参差与内斜视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在屈光参差组内斜视的发生率为38.0%(19/50),而无屈光参差组(即单纯远视组)内斜视的发生率为48.8%(42/8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50,P>0.05),说明屈光参差组与单纯远视组发生内斜视的几率相当。 2.2 远视性屈光参差与无屈光参差两组间内斜视矫正满意度的比较 从表2看出,内斜视合并远视性屈光参差时戴镜矫正效果较差;而单纯远视性内斜视戴镜矫正内斜视效果较好。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79,P<0.05)。3 讨论 调节性内斜视被认为与未被矫正的远视有关,早期发现并及时矫正远视可及早矫正调节性内斜视。有一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与遗传有关,发病初期呈间歇性,以后逐渐变为恒定性,非调节性成分增加,虽然戴镜矫正,尚残留部分内斜视,成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因此该病的治疗应在斜视的间歇时期,尽早治疗。Fulton[8]报道3岁以下年龄组远视>2.75 D时弱视和内斜的发生率比远视<2.75 D组高。但是未被矫正的远视并不都是由于过度使用调节引起集合过强而致内斜视。从我们的观察结果看出,有几乎一半的未被矫正的远视只引起弱视而未引起斜视,因此远视与内斜视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表1看出,内斜视的发生在屈光参差与无屈光参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屈光参差组与单纯远视组发生内斜视的几率相当。 从表2 看出,屈光参差合并内斜视存在时,戴镜矫正内斜视的满意度较无屈光参差组差,因此屈光参差影响内斜视的矫正,与Weakley等[1]结果类似。 从上述结果可以发现,内斜视的发生及斜视矫正的满意度与屈光参差及其程度有一定的关系。Swan[9]报道调节性内斜视患儿合并双眼视功能较差者,与双眼视功能较好的同类患者比较,前者最终需要手术矫正斜视的可能性明显增加;调节性内斜视的恶化与内斜视发生的时间及就诊时间早晚有关[10],持续的内斜视也会使本来可用眼镜矫正的调节性内斜视变为戴镜不能矫正,因此建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Wilson等[11]研究认为,持续的内斜视多需要进行手术矫正,他指出在这类患者中,弱视更易发生在单眼注视患者中。由此可见,双眼视功能欠佳可能与调节性内斜视眼镜矫正无效有关。因此推论,屈光参差引起内斜视眼镜矫正不满意的原因可能是屈光参差引起弱视,打破双眼融合功能,影响了双眼视功能。因此,屈光参差合并内斜视时,应及早矫正屈光不正,治疗弱视,保护或重建双眼视功能。【参考文献】 [1] Weakley DR Jr, Birch E, Kip K. The role of anisometrop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accommodative esotropia[J]. J AAPOS, 2001,5(3):153-157. [2] Leon A, Donahue SP, David G, et al. The age-dependent effect of anisometropia magnitude on anisometropia amblyopia severity[J]. J AAPOS,2008,12(2):150-156. [3] Donahue SP. Relationship between anisometropia, patient age, and the development amblyopia[J]. Am J Ophthalmol,2006,142(1):132-140. [4] Weakley DR J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onstrabismic anisometropia, amblyopia and subnormal binoculariy[J]. Ophthalmology,2001,108(1):163-171. [5] 冯雪亮,张树梅,苏瑞芳,等. 屈光参差及其与弱视程度的关系探讨[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2,10(1):16. [6] Chua BE, Johnson K, Martin F.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he associations beween amblyopia type patient ag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refractive patterns[J]. Clin Exp Ophthalmol, 2004,32(2):175-179. [7] 李凤鸣. 眼科全书·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95. [8] Fulton AB. Cycloplegic refractions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J]. Am J Ophthalmol,1980,90(2):239-247. [9] Swan KC. Accommodative esotropia long range follow-up[J]. Ophthalmology,1983,90(10):1141-1145. [10] Dickey CF, Scott WE. The deteriorate of accommodative esotropia: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predictive factors[J]. J Pediatr Ophthalmol Strabismus,1988,25(4):172-175. [11] Wilson ME, Bluestein EC, Parks MM. Binocularity in accommodative esotropia[J]. J Pediatr Ophthalmol Strabismus,1993, 30(4):22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