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748次
作者:李湘波【关键词】 结膜;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对减少青光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对收治的48例(6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改良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中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滤过泡形成快,切口愈合快。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60眼眼压均控制在6~18 mmHg。结论 改良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应用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关键词] 结膜;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我院于2005年5月~2006年5月临床应用改良结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2006年5月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60眼),男22例(28眼),女26例(32眼),年龄18~70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1例(4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11眼),均行改良结膜瓣小梁切除术。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手术。表麻或局麻,先从角膜边缘10点位置放射状剪开球结膜、筋膜,止于距角膜缘7 mm处,然后平行角膜缘弧形分两层剪开球结膜、筋膜至2点方向,钝性分离球结膜、筋膜至角膜缘成1个三角形结膜瓣,水下电凝止血,作4 mm×5 mm大小,1/2厚巩膜瓣,切除1 mm×3 mm大小角膜小梁组织及稍大于小梁切口的周边虹膜,若在小梁切除时发现虹膜膨出,应先将虹膜剪开一个小口,让后房水流出,虹膜就不会再膨出[1],Alcom 10-0尼龙线相对牢固间断缝合巩膜瓣两角各1针,观察房水滤过情况,直至满意,Tenon囊生理对位连续缝合后,Alcom 10-0尼龙线单纯连续缝合球结膜瓣。术后1%阿托品眼液滴眼1次,下方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5万u+地塞米松2.5 mg。术后7~10天拆除球结膜瓣及筋膜瓣缝线。
2 结果
2.1 前房深度 术后第一天全部形成前房,偶前房轻度变浅,加压包扎2天后,前房恢复正常,随访无一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
2.2 眼压 术后眼压均控制在6~18 mmHg,追踪观察6~24个月,无一例需再次行手术治疗。
2.3 滤过泡 术后随访根据滤过泡Kronfeld分类标准,微小囊状型(Ⅰ型)及弥散扁平型(Ⅱ型)占98.3%,缺如型(Ⅲ型)占1.7%。
2.4 视力 术后随访视力与术前相比,视力提高或不变占91.7%,下降占8.3%。
2.5 术后并发症 术后发生前房积血占1.7%,薄壁滤过泡占11.7%。
3 讨论
传统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常因术中视野欠清晰、术后早期滤过过强造成浅前房[2],持续性浅前房进一步引起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发生角膜水肿、白内障、虹膜粘连、房角关闭[3]。若滤过泡瘢痕化,易出现滤过口阻塞,房水不能外流,导致手术失败。
改良型结膜瓣小梁切除术通过在相对牢固的巩膜瓣缝合的基础上,克服了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小梁切除术后的手术视野欠清晰的问题,同时又可以防止出现以穹隆部为基底的小梁切除术的术后滤过泡形成欠佳或超滤过[4]。
改良型结膜瓣小梁切除术,通过改变对结膜瓣的制作方法,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手术视野清晰,滤过泡形成快,不易发生漏水,结膜切口愈合快、术后安全、操作简单,极大地减少了传统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各种术中不足及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改良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可以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张舒心.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诊高眼压时的手术技巧.眼科,2005,14(2):128.
2 王锐,姜慧.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治疗措施.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4(9):720-722.
3 李绍珍.眼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91-512.
4 周文炳.临床青光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13.
作者单位: 421002 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