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临床检验诊断学》

睾丸鞘膜腔结石的超声影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2-12-26  浏览次数:1146次

作者                     单位

张华明      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影像科,广东,深圳,518000

睾丸鞘膜腔结石在临床上相对少见,文献报道亦不多,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多因体检、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就诊行超声检查偶然发现。目前通过影像学方法检测该病的报导甚少。随着阴囊超声检查的日益增多,睾丸鞘膜腔结石的检出率在逐渐增高。自2010年3月24日至2011年4月7日,我们共对4107例患者行阴囊高频彩超检查,其中100例(占2.43%)诊断为睾丸鞘膜腔结石,现就其超声影像特征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睾丸鞘膜腔结石患者,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30.47岁。皆为来我院体检和男科疾病就诊,常规行经直肠前列腺彩超和阴囊彩超检查而发现。阴囊大多无特殊不适或仅有轻度不适。本组100例患者均无结核及外伤病史。

1.2 仪器和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GE LOGIQ 3 Expert,探头频率为7.5~10.0MH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腹部和外阴部,将阴茎上提至前腹壁,用纸巾遮盖,嘱患者用手固定,然后将探头轻置于阴囊表面,对阴囊内容物进行多方位、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鞘膜内有无强回声光团,并实时观察强回声光团有无声影,可否移动,必要时采用探头振动或挤压阴囊的方法来了解结石的移动情况。

2 结果

2.1 本组100例睾丸鞘膜腔结石患者,双侧8例,右侧52例,左侧40例。多发6例,单发94例。62例睾丸鞘膜腔液体量无明显增多或仅有极少量液体,3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睾丸鞘膜积液。34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索静脉曲张。9例并有睾丸微小结石症。1例单侧睾丸鞘膜腔结石伴对侧腹股沟型隐睾。44例并有附睾囊肿或精液囊肿。

2.2 影像特征分析 睾丸鞘膜腔结石为位于睾丸鞘膜腔的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态多呈近圆形、弧形、长条形、小米粒样或不规则形,大多在2~10mm之间,后伴声影。根据结石位置及睾丸鞘膜积液情况来分析:①睾丸鞘膜腔液体量无明显增多或仅有极少量液体(图1)。结石位于睾丸后方或上下极白膜外与鞘膜壁层之间的腔隙内。结石紧贴睾丸后方白膜,位置相对较固定,易导致漏诊,应多切面、多方位扫查,仔细观察多能看到结石一侧或两侧与睾丸白膜及阴囊鞘膜壁层之间有线状或裂隙状的极少量液性暗区(图1-a),借此可与睾丸白膜下的微结石或钙化相鉴别。位于睾丸上下极周围鞘膜腔内的结石,其周围亦常有极少量的液性暗区,用探头振动阴囊或挤压阴囊时可有轻微移动,多可明确诊断。②合并不同程度的睾丸鞘膜积液(图2)。伴有睾丸鞘膜积液者,睾丸周围可见不同程度的液性暗区。鞘膜腔内结石为强回声光团,后伴声影,位置不定,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即典型者为“强回声+声影+移动”。其中位于睾丸上极与附睾头之间的鞘膜腔内结石,尤其是小圆形结石,应注意与睾丸附件及附睾附件上的钙化灶相鉴别,结石在振动和挤压阴囊后,可见强回声光团位置移动,而后者位置固定,并可见有蒂与睾丸及附睾相连。多发性结石有时需与睾丸鞘膜壁的钙化相鉴别,后者常为多发性点状强回声,亦常伴不同程度的睾丸鞘膜积液,但其位置固定,位于鞘膜壁。结石较大及多发者常可见鞘膜积液透声减低、混浊,呈散在或密集的点状、絮状漂浮回声,部分可见纤维分隔。

3 讨论

睾丸鞘膜腔结石是一种慢性过程疾病,以往文献报道不多,其检出率较低,可能与本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就诊率低、阴囊彩超开单检查率低等有关,尤其是睾丸鞘膜腔液体量无明显增多的结石。但结石多、时间长可继发炎症而引起临床症状,所以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可能与阴囊内的慢性非特异性感染、鞘膜内液体吸收不良、阴囊内沉积物机化并钙盐沉积等因素有关[1]。本组病例无结核及外伤病史,故睾丸结核所致钙化灶及外伤所致血肿机化均可排除。睾丸鞘膜腔结石属良性病变。本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光凭临床症状难以发现。X线平片虽然可显示阴囊内的阳性结石影,但仍有较多的小结石及阴性结石无法显示,亦无法清晰显示阴囊内部结构。睾丸鞘膜腔结石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高频超声可对其作出准确可靠的诊断。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阴囊内部结构,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以及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应作为睾丸鞘膜腔结石的早期诊断和随访观察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秀芳,许静晶,付立禹.睾丸鞘膜腔结石的超声表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10):707-70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