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4-04-10  浏览次数:1930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精神障碍者正在逐年增多,很多老年人患病,出现半身不遂、失语、焦虑、昏迷等症状,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将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病历资料,老年年龄为60岁及60岁以上为研究对象。

1.2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18例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年龄、性别、精神障碍诊断及合并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性别、年龄分布:118例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中,男51例(43.22%),女67例(56.78%),其中60~69岁年龄组53例,70~79年龄组45例,80岁以上年龄组20例,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精神障碍诊断:根据CCMD-10-R诊断标准,118例精神障碍患者中精神障碍排在首位的是精神分裂症43例(36.44%),其次是脑血管所致精神障碍24例(20.34%)。118例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疾病诊断构成比:精神分裂症43例(36.44%),脑血管所致精神障碍24例(20.34%),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15例(12.71%),躯体形式障碍14例(11.86%),抑郁症9例(7.63%),躁狂症5例(4.24%),焦虑症4例(3.39%),乙醇所致精神障碍4例(3.39%)。

2.3精神障碍患者合并症情况:118例精神障碍患者中,合并肝功能异常34例(28.81%),其中男16例,女18例。合并低钾24例,血糖升高16例及血脂升高8例等。有些患者同时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生化指标异常。血脂是影响老年人心脑血管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血脂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率[1]。

2.4 118例精神障碍患者生化指标情况构成比:肝功能指标异常34例(28.81%),低血钾24例(19.49%),血糖升高16例(13.56%),肾功能异常9例(7.63%),血脂升高8例(6.78%),心肌酶谱异常8例(6.78%)。

3讨论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缺乏自知力及自诉能力,躯体症状常被精神症状掩盖,常常在躯体疾病较严重时才被发现,且医护人员偏重于精神症状而忽略了躯体症状,从而延误了治疗[2]。本组资料中精神分裂症43例(36.44%),比例较高。因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度复发率、高致残率的慢性迁徙性疾病,预后较差[3],且由于患者年龄偏大,不参与一定的家务劳动,患者的社会功能逐渐衰退,表现出生理、心理、免疫力下降,易并发躯体疾病。年龄越大躯体疾病越多,应加强对其躯体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减少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医护人员加强自身内科疾病的临床知识学习,及时发现躯体疾病,对症治疗。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本组资料有3例慢性支气管炎,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注意气候冷热变化,及时防寒保暖,做好病情观察。且慢性病是一种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控制和干预的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不健康饮食和缺乏体力活动等[4],因此,应积极有效的开展干预活动,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从而有效地遏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5]。

脑血管性精神障碍有24例包括脑出血及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这类患者由于肢体瘫痪、失语、失去了自主的生活能力,失去了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容易使患者产生悲观、消极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活动,讲解相关病理知识,治疗的程序,消除其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引起运动、感觉和平衡等功能障碍,明显增加了脑血管病患者跌倒的危险[6]。应加强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的心理疏导,做到早期识别,早期宣教,并尽早给予干预措施,从心理上帮助其克服跌倒恐惧[7]。

本组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15例,患者记忆力显著减退,甚至无记忆力,应加强防护,限制患者独自外出活动,防止其离开保护性环境而走失。同时,制作信息卡让患者随身携带,卡上注明患者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相关资料,以便走失后及时寻找。智能障碍严重者大小便不能自理。本组8例患者伴有无意识性大小便。

118例精神障碍患者中合并肝功能异常34例(28.81%),均以保肝护肝治疗。本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及精神异常,其服药主动性较差,存在拒服和伪装服药行为,因此在护理时应认真观察患者服药情况,督促患者服药。加强生活护理,特别预防摔伤、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一种终身疾病,病程长,由于药物的服用、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及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于责任护士来说,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各项活动,改善心境,开朗乐观、正确面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培养健康的情绪。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皮肤护理应作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点。本组资料中血糖升高16例(13.56%),血脂升高8例(6.78%)。高血压4例(3.39%)。高血压患者容易产生孤独、悲哀、失望等负面情绪,对这类患者提倡合理膳食,适当锻炼,心情愉快,从而减少慢性病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当血钾<3.5 mmol/L为低血钾,本组118例精神障碍患者中,低血钾24例(20.34%),这可能与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有关,如贫血、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等,老年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对于低血钾患者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钾的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其多饮水,保持体液平衡,忌高碳水化合物食品,限制钠盐。这些患者经口服、静脉补钾3~8 d后和护理干预血钾浓度恢复正常水平。

加强免疫支持治疗: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并且大部分患者存在多种疾病侵袭和损害,有些还长期卧床感染机会增多。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应重视改善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尽量减少卧床时间,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及褥疮的发生,同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袭性操作[8]。

心理护理:尝试与老年人沟通交流,理解式的交谈,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护士首先站在患者的角度上,理解、体谅、同情患者。在心理、安全、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康复护理:精神障碍患者思维、情感、意志活动呈现一个衰退的疾病过程,生活处理能力和社会功能退化[9],要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功能康复越早越好,针对不同的功能障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康复指导及锻炼,耐心仔细多做示范,让患者重复练习,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4参考文献

[1]刘胜鲲,龚士平.69例百岁及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6):617.

[2]杨蕉,李天萍,赖成美.58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根本死亡原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4):1797.

[3]练亚芬,章秋萍,缈英,等.不同病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技能训练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3A):66.

[4]孙晓东,吕筠,李立明,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及其预防策略的发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5):538.

[5]陈辉,程时秀,易卫兵,等.2007-2009年十堰市城区居民死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1):79.

[6]陈君,石凤英,李泽平.脑卒中患者的跌倒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32.

[7]郭红,李红云,杨雅威,等.住院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跌倒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47.

[8]陈娟.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和护理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9):2505.

[9]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