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发表时间:2014-04-30 浏览次数:730次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病症,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此种疾病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并经常伴有心力衰竭、休克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如果抢救不及时,易在24 h内死亡[1]。据资料统计,50%以上的猝死患者都是因急性心肌梗死而造成的 [2]。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科学判断,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选择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和有效的护理,效果良好,明显降低了病死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科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40~75岁,平均(43.6±8.4)岁。本组的50例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和细致护理,其中存活的患者47例,所占的比例是94%,死亡的患者3例,所占的比例是6%,其中有2例患者由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而死亡,1例患者死于心跳骤停。
2 急救与护理
2.1 急救:①护理人员在接到患者后,要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询问其发病过程以及用药情况等。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体温、血压、呼吸情况等,同时,保持患者平躺体位,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对患者给予心电图监测,对心电图异常变动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其中一条是用于血液输注,另一条是用于血尿常规、凝血四项等检查以及药物输注。②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治疗,改善患者的心肌缺氧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者是心源性休克,要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治疗。③由于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长时间处在缺血缺氧状态,进而致使部分心肌出现梗死,造成患者大脑出现明显疼痛,患者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并发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疾病,对此,对患者肌内注射吗啡5~10 mg或者是杜冷丁50~100 mg,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患者心肌运动的耗氧量。 给予患者尿激酶100×106 U加浓度5%葡萄糖20 ml加生理盐水100 ml,采取静脉滴注的方法进行溶栓与抗凝治疗[3]。
2.2 护理:①给予患者持续给氧,4~6 L/min,等患者病情稳定之后,给予患者间断吸氧,2~4 L/min。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注意患者的血压、呼吸、心律、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率、心电示波以及神志等变化情况,并每隔30 min~1 h测量1次,并准确记录,及时发现心力衰竭、休克、心室颤动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等病症,如果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者是多发性室性早搏、颤发性室性早博等,要及时告知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患者心室颤抖时,要及时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4]。② 患者在急性期间,护理人员要保证其绝对卧床休息,7 d后如果没有发生并发症,可以护理人员的监督下,在床上简单活动,或者是站在床边缓慢行走,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增加患者的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气短以及心悸为宜。③注意患者的饮食护理,给予患者低盐、低脂、易消化、清淡的食物,戒烟戒酒,禁止暴饮、暴食,禁止食用刺激性、辛辣食物。在急性期间,给予增加食物纤维或者是给予患者缓泻剂,确保患者正常排便,防止因屏气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荷,致使猝死。对于便秘的患者,在必要的时候,可给予清洁灌肠。④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患者胸前区有明显疼痛感,易产生急躁、恐惧、焦虑等心理,所以,护理人员要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多和患者交流,多鼓励、安慰患者,对于患者所提出的各种疑问,护理人员要给予耐心的解答,确保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 小结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抢救动作一定要快速、敏捷,抓住抢救时机,并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以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治疗,减轻疼痛,缩短疼痛时间。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确保患者心情舒畅,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进而实现治愈。作为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需具备扎实、过硬的本领、敏捷的应变能力、观察力、良好的心态,认真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熟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方法,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生存率。
4 参考文献
[1] 于风莲,卢芳芳,李 杰.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护理[J].工企医刊,2009,22(1):39.
[2] 徐美娟,林天明,姜志云,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对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0,18(1):184.
[3] 刘春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143.
[4] 练玉梅.10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8):136.
[收稿日期:2013-11-15 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