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浅谈影响精神病人首次就诊的因素

发表时间:2014-01-07  浏览次数:1149次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病人首次就诊的途径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用自行编制的《精神疾病就诊途径调查表》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320例的资料收集分析。结果 影响精神病人首次就诊存在性别、文化等多种因素。结论 目前精神疾病就诊途径仍较曲折,建议在公众和综合性医院中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等工作,以提高精神病人的就诊率及病人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关键词】精神病人 首次就诊 因素

迄今,精神疾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明了,部分精神疾病的病程迁延,首发症状不明显,病人有部分自知力,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频繁地检查和轮转就诊于各个科室,呈“旋转门”现象,而由于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缺乏精神疾病知识,大部分精神病患者求助于迷信活动而得不到应有的早期治疗,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而且延误了病情;部分患者往往首诊于综合性医院非精神科,没有得到正规系统的治疗,导致预后不佳,社会功能减退,病人生活质量低下。因此本文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的首次就诊状况进行了调查,以期为制订精神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据介绍,目前我国重性精神病发病率为13.47‰,然而,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却是:目前国内精神病就诊率不到30%。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生活好了,但伴随着的是人们的生活压力的猛增,久而久之精神疾病也在悄然猛增,其数量多的惊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开展和社会压力的加剧,精神疾病情况也愈发严峻。依据最新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精神疾病总患病率高达15%,精神病在我国疾病总担负中排名首位,约占中国疾病总担负的20%。在各类精神疾病中,抑郁症患者约有3000万。如果我们按13亿中国总人口计算,大致能够推算出(去掉刚出生的小孩、少年儿童),成年人当中,根本上十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精神病患者,所以,精神疾病是不可小视的一种顽固地疾病,最好我们是能早发现早治疗,早痊愈。但由于我国人口文化、经济、地域的差异和我国的精神病卫生资源不足等因素造成了精神病人就诊率低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门诊及住院的精神病患者3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的标准。

2、研究方法

2.1调查方法:选用自行编制的《精神疾病就诊途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非专科医院就诊情况、专科就诊原因以及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状况、从发病到首次专科就诊的时间。

2.2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的检验和独立样本率的 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一般人口学资料:320例患者主要以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89.7%,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文化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 n(%)。

2、不同性别患者的就诊情况及途径比较:首次就诊在非精神专科医院的就诊率高达 68.4%,其中以普通内科和巫术/迷信最为常见。首次就诊于精神专科医院只占31.6%。男性就诊于专科医院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P<0.01),女性较多求助于巫术或迷信(P<0.01),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患者的就诊情况及途径比较

3、从初发病至初次专科医院就诊时间比较:320例分裂症患者中男性从发病到专科就诊时间为3.48±2.62月,女性患者为6.52±2.84月,显著长于男性(P<0.01)。分裂症患者中从初发病到专科就诊的1个月以内占 33.13%,其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P<0.01),而6个月以上就诊则女性比例高于男性(P<0.01),以1~6个月就诊的为主共达 55.6%,性别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患者从初发病至初次专科就诊时间比较 n(%)

三、讨论

(一)、影响精神疾病就诊的因素

1、精神疾病医学知识普及不够,很多人,由于对精神病不认识或一知半解,对患者在家中的表现不知所措,听之任之或采取强制措施,因此延误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占10%。通常人们会对精神病患者产生误解。

1.1精神疾病离我很遥远,与我无关世界卫生组织把新的健康标准定义为:心理及生理的共同健康,并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心理问题达到“病”的程度便成为精神疾病。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的调查,每5个人中就有1人有机会患上精神疾病,而我国精神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现在重症精神病的发病率在12-13%,轻症20%对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生活,缺乏适应能力及心理卫生的自我调适能力是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的心慌、胸闷、出汗、手抖、坐立不安、敏感多疑等症状可能就是心理疾病的前期表现。

1.2所有的精神病人表现都是一样的精神病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等……不同种类的精神病主要症状,严重程度各有不同。所以,精神病只是一种概括的说法。

1.3精神病患者都是“疯子”、“傻子”、“胡言乱语”、“打人骂人”此种情况仅为一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的行为表现,是很片面的,是人们一种根深蒂固的主观印象带来得误解。大多数的患者并不吵闹,而言语流利,能正常的生活,甚至在工作中有突出的表现。有些患者更表现为过分的安静,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漠不关心,喜独处,少交往,而被误认为是个性原因,不能引起家人注意。

1.4精神病患者都是有暴力倾向,会危害别人的危险人物一部分精神病患者的确具有暴力倾向,表现冲动、破坏、好发脾气等,但是此种情况仅占精神病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病人还是表现退缩,被动、远离人群的。多数也是因为没有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护理所导致。如能得到正确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坚持按时服药则很少会出现上述情况。

1.5精神病人都是愚蠢的,智力低下的

精神发育迟滞(弱智)、痴呆等仅是精神科众多疾病诊断中的一种,表现智力低下,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困难,即使治疗也很难恢复到正常智力水平。除此之外大多数病人是具备正常的智商的。也有一部分病人由于病情较为严重或者自行的增减药量导致出现被动,目光呆滞,表情冷漠,动作迟缓等,但是这种情况通过治疗及调整精神科药物完全可以改善。

2、长期以来我国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人口文化水平的差异,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人口文化水平低下。往往在精神疾病患者发病后多被认为是“中邪”和鬼神附体,多寻求迷信或巫术等治疗,从而影响了精神疾病就诊率 [1]。从一般情况看,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的构成分布,均与我国历年的基本情况相吻合,所以研究的采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我国的情况[2]。本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占绝大多数占89.7%,患者在非精神专科医院的就诊率高达68.4%,其中以普通内科和巫术/迷信最为常见。

3、通过对就诊病人性别的统计,男性就诊于专科医院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P<0.01),女性较多求助于巫或迷信(P<0.01),可以知道,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影响下许多女病人不被家庭重视,得不到救治。同时,女病人暴力威胁较男病人小,对个人、家庭、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故女病人发病后往往采取的是迷信、巫术治疗或关锁。这就造成了精神病人就诊的性别差异。

4、由于部分病人依从性差,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导致精神疾病复发率高,预后不佳,大部分病人需要反反复复住院治疗或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治疗精神病费用较高,几个疗程下来就要好几万元,高额费用成了许多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的治疗阻力。据了解,由于贫困,一些精神病人的家人只好将病人锁在家中。一个精神病人,住院每月最低需花费一两千元,门诊治疗每月则需几十元到上千元。以普通精神分裂病计算,住院三个月加上维持治疗3-5年,病人需花费3万元甚至更多(不包括营养和日常生活费)。由于病程长,病患劳动能力和社会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经济来源中断,家庭负担剧增。尤其以病人为主要劳动力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本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占绝大多数占89.7%,相对于高学历人群来讲,在我国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经济收入是较低的。

5、迄今为止, 虽然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很多人仍然认为精神疾病与道德或意志力有关。由于文明发展及错误观念的影响, 人们总是歧视精神病患者及家人,因之, 一些患者在患病后出现了“自觉羞耻”的现象。此外, 亲戚和朋友可能会产生连带的病耻感[3]。受歧视又往往使得精神疾病患者更愿意将自己的问题盖得严严实实,甚至,家人也对此秘而不宣,而他们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得精神病人陷于孤岛之中, 更难以获得社会支持[4]。

6、与严峻的发病形势相比,我国的精神病卫生资源非常有限。目前全国注册精神科医师仅16383人,均匀每10万人仅有1.26名精神科医师。针对精神病学范畴的继续教育和科研项目也非常匮乏。在我国许多地区没有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不设立精神科,从而导致精神病人不能就近治疗或得不到治疗,增加病人、家庭的医疗成本。

7、综合医院医师对精神疾病,尤其是轻度精神疾病认识不足,病人就诊时往往只注重躯体疾病检查,而忽略精神检查,导致病人频繁地检查和轮转就诊于各个科室,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而且延误了病情,导致预后不佳。

8、国家、地方对精神卫生投入资金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全国大部分(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精神病医院,设施简陋,病人就诊、生活环境差,许多精神病医院病房建造形同监狱。从而,病人及家属不愿住院治疗。

(二)、建议与措施

1、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不同疾病特点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不同层次居民识别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能力,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恐惧感和耻辱感。

2、对综合医院的内科医生及社区服务的全科医生应学习一定的精神病学知识,提高对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应把提高整体人群包括普通人群和综合医院医生的精神医学知识,作为改善患者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识别和就诊率的有效途径。

3、建议综合医院设立精神卫生科,使临床医务人员通过与精神科医师相互交流及继续教育培训,提高非精神科医师的精神卫生知识和对精神障碍的识别和处理能力,这对提高精神疾病的转诊率和正确治疗率具有重要意义。

4、精神专科医院对精神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改善病人依从性,普及精神病人家庭护理知识,提高病人家庭支持。从而,降低复发率。

5、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精神病人的就医环境。建立健全管理系统,降低医疗成本。

6、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精神科医护人员社会地位,改善精神卫生资源匮乏现状。

7、建立精神专科医生、社工、社区、政府等组成的精神病人管理系统对精神病人进行有效监管、监测和社会支持,提高精神病人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精神疾病复发,减小精神病人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曲效琴.150例精神障碍患者综合医院就诊情况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12(6):76-78.

[2] 吴绍敏,于德华,杨庆诚.上海综合医院精神卫生培训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1):8.

[3] Goffman E.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Engel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63年.

[4] 蒋锋,汤宜朗 ,侯也之. 精神疾病病耻感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对策[R].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年16卷10期.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