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现况调查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1301次
作者:陈旭先,司天梅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精神病学教研组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医院(陈旭先)
【摘要】 目的 了解国内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现况。方法 按一定的抽样比例,选择10个省市46家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对1969例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同时进行药物治疗情况的调查。结果 1)75.7%(1490/1969)的患者为单一用药,468例(23.8%)为联合用药,11例(0.6%)患者未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2)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者家庭收入高、合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比例较低(13.6%);单用长效制剂者的年龄大、病程长、合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比例较高(50.0%)。3)不同治疗组的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但单一用药者疗效指数高于联合用药者。4)影响不同治疗选择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程、家庭收入及症状表现。结论 我国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多为单一用药,且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单一治疗较联合治疗的疗效指数高。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药物治疗 疗效指数
Present survey on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in the out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hen Xuxian, et al.
(Fuzhou No.4 Hospital,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use patterns of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in treating out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With the same sampling ratio, 46 hospitals from 10 provinces and cities were surveyed during 20th-24th, May, 2002, using the retested and revised self-mad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total number of sample was 1969. 1490(75.7%)cases were treated with mono-pharmacy. 468(23.8%)cases were treated with poly-pharmacy. Factors affecting use patterns of antipsychotics were the age, duration of illness, income of famil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Mono-pharmacy with antipsychotic drugs had a mor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index (efficacy/side effects) in comparison with poly-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Conclusions Mono-therapy is the major patterns for treating out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China. Mono-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can be assumed to be mor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index (efficacy/side effects) than poly-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Antipsychotic drug Treatment index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重性精神疾病,复发率和致残率较高。目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仍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的主要手段。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阴性症状疗效甚微,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较多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仅对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有效,还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而长效抗精神病药物因给药间隔及剂型特点能保证药物疗效,尤其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1-4]。在临床实践中仍有部分患者采用联合治疗,但这种实践缺乏疗效优越性的经验证据,而且可能降低安全性和耐受性,从而增加治疗成本[5]。本次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国内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现况,初步探讨不同治疗选择的疗效和风险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按一定的抽样比例,在国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中抽取10个省市46家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于2002年5月20~24日在上述医疗单位门诊就诊的患者。入组标准:由主治医师以上医生确诊为精神分裂症、年龄不限、调查时正接受精神药物治疗者。共调查了196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性964例,女性989例(16例患者的性别资料缺失),平均年龄(33.0±12)岁(12~82岁,中位数30),平均病程61.0±83.0月(1~636月,中位数27)。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为自制调查表(门诊患者药物使用调查表)。先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进行预测试,征求有关专家建议,再经各地区主要研究者讨论和预调查后修订而成。调查项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或公费)、1个月内主要症状表现、目前治疗药物(长效或非长效抗精神病药)、合并治疗药物(包括非精神科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其中如果患者不是首次用药,需填写首次使用的抗精神病药。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填写。
1.3 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 H 检验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统计显著性水平以双侧P<0.05为标准,资料分析用SPSS11.0统计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药物治疗的一般情况
1969例患者中11例(0.6%)患者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1958例使用了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按调查时用药情况分为5组: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组);单用非长效典型抗精神病药(B组);单用长效抗精神病药(C组);联用长效和非长效抗精神病药(D组,包括联用2种和2种药物以上者,下同);联用非长效抗精神病药(E组),各组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28(42.1%)、614(31.2%)、48(2.4%)、104(5.3%)、364(18.5%)。1490例(75.7%,包括A、B、C三组)为单一用药,468例(23.8%,包括C、D两组)为联合用药。按抗精神病药使用的频率排序,前五位是氯氮平、利培酮、舒必利、奋乃静、氯丙嗪,分别为524(26.6%)、520(26.4%)、262(13.3%)、260(13.2%)、221(11.2%)。使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奎的平、奥氮平;长效抗精神病药包括氟哌啶醇葵酸酯、氟奋乃静葵酸酯、口服五氟利多和派普噻嗪棕榈酸酯注射剂。 2.2 各不同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相关特征
2.2.1 临床特点
各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家庭收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 H 检验,χ2=6.491,P=0.000;χ2=9.348,P=0.000;χ2=9.757,P=0.000),而在性别构成、有无阳性家族史、医疗付费方式等方面整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时C组患者病程较其他组长,年龄也较其他各组大,A组患者家庭收入较其他组高。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较多接受单药治疗,各治疗组的其他各主要临床症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 合并用药情况
各治疗组合并使用抗胆碱能药的比例在13.6%~50.0%之间,各治疗组间差异有显著性。A组合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各组(13.6%);而C组合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的比例最高(50.0%),见表1。各组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除C组外,其他各组均有少部分患者合并使用了抗抑郁剂和情绪稳定剂。表1 不同类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的临床特征(略) 注:列联表χ2检验,a.b.c.d.e表示与A.B.C.D.E组两两比较时有显著性差异。
2.2.3 不良反应
几种常见不良反应在不同的治疗组别中出现的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如表1所示。震颤、静坐不能等EPS的发生率A组较低,C组较高;B、C两组体重增加发生率较其他组低。
2.2.4 病情严重程度
根据临床总体印象(CGI)第一项的评定,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重,虽然C组的病情较其他组重,但各不同药物治疗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 H 检验,χ2=2.801,P=0.592)。
2.2.5 疗效和疗效指数
根据CGI第二项评定,分数越高表示疗效越差;根据第三项评定,将评定的疗效指数(疗效与不良反应的比值)代码(01~16)换算成相应的疗效指数分值(4~0.25分)后分为1(4分)-11(0.25分)级,级别越高表示疗效指数越差。总体上,疗效指数大于2分者占23.2%(454/1958),354例(18.1%)患者疗效指数为1分或以下,51.4%(1006例)的患者疗效指数在中等范围者(1分以上,2分或以下)。各组患者疗效和疗效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132,P=0.004;χ2=24.083,P=0.000),A、B两组疗效指数优于其他3组,但A、B两组之间显著性无差异。
2.3 不同治疗选择的影响因素
对单一治疗者以治疗组别为因变量,以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为协变量(患者年龄、病程、家庭收入以及妄想幻觉状态、言语行为紊乱、阴性症状和攻击的症状特征),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病程、家庭收入以及阴性症状对不同治疗选择有显著影响。年龄小、病程短和家庭收入高是A治疗选择的“危险因素”,年龄大、家庭收入低和阴性症状是B治疗选择的“危险因素”,而病程长是C治疗选择的唯一“危险因素”。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的致残性精神疾病,在人类所有致残性疾病中造成的社会负担高居前十位之列。抗精神病药是主要的干预手段,但各种抗精神病药都有相关的不良反应[1]。近十多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迅速发展开创了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新时代,除氯氮平外,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第一线治疗药物[2-3]。对抗精神病药的单一或联合治疗这一问题也探讨了很长时间,多数的观点认为联合治疗因复杂的药效学和药动学之间相互作用而增加了治疗成本[5]。本研究中75.7%的患者接受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其中大多数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近1/4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这基本与国外的相关报道接近[7-8]。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除疗效之外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显示,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发生率较低,体重增加的发生率较高,合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比例低,这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特点相吻合[2-3];两联合用药组体重增加的发生率高可能与联用了非典型药物有关。本研究还发现单用药物组(除长效药物组之外)疗效指数较联合用药组好,这与Stahl[6]的结论一致。但是,单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较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在疗效和疗效指数相当,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原因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证实。
本研究中仅有极少数的患者(2.4%)接受了单一长效抗精神病药治疗,这提示国内长效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低于其他国家[4]。这部分患者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合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比例较高,这与所使用的长效抗精神病药均为典型抗精神病药有关。回归分析中病程是长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唯一影响因素,这也提示慢性化病程是这部分患者最为突出的特点。
总之,我国精神分裂症门诊患者的治疗以单一治疗为主,且多数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单一治疗的疗效指数较联合治疗高;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典型抗精神病药单一治疗时疗效和疗效指数相当。专家推荐精神分裂症最好的治疗方案是适当治疗剂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长期单一治疗,联合治疗时需考虑治疗的成本、效益和风险[6]。
本研究虽然对不同治疗选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做了描述,但尚未涉及治疗成本的比较,在成本效益方面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协和等译.牛津精神病学教科书(中文版)[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656-667
[2]Conley RR,Kelly DL.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for schizophrenia:a review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medication-associated side effects[J].Isr-J-Psychiatry-Relat-Sci,2005,42(1):51-60
[3]Geddes J,Freemantle N,Harrison P,et al.A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A systematic over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J].BMJ,2003,321:1371-1376
[4]Adams CE,Fenton MKP,Quraishi S,et al.Systematic meta-review of depot antipsychotic drugs for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1,179:290-299
[5]Ananth J,Parameswaran S,Gunatilake S.Antipsychotic polypharmacy[J].Curr Pharm Res,2004,10:2231-2238
[6]Stahl SM,Grady MM.A critical review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 utilization:comparing monotherapy with polypharmacy and augmentation[J].Current-medicinal-chemistry,2004,11(3):313-327
[7]Antipsychotic prescribing patterns in Germany: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using a large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database[J].Int Clin Psychopharmacol,2003,18:237-242
[8]Castle D,Morgan V,Jablensky A.Antipsychotic use in Australia:the patients’ perspective[J].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2,36:63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