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12-06  浏览次数:102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杨茂顺  徐州市丰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4)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致残率高,给患者本人带来很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了很大的人力和经济负担。康复训练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子,而功能恢复又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以医院为基础的康复只能为少部分患者解决一些复杂的残疾问题,多数患者必须带着残疾回家,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脑卒中急性期康复研究较多,社区后期恢复研究较少。本研究是对本社区56例脑卒中后期患者进行康复干预治疗,旨在观察脑卒中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系统规范康复的疗效,'并探讨适合社区的有效康复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3月-2010年6月生活在本社区的脑卒中患者56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部CT或MR确诊。经神经科正规住院治疗,已渡过急性期,生命体征稳定,均不同程度存在肢体或言语功能障碍,年龄42~80岁。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变情况及入选时各项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者一般治疗相同,康复组患者行社区康复干预6个月。 经详细检查及康复评估后,给予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社区指导性的家庭康复训练,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具体指导,定期复诊评估,及时处理训练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患者的康复程度不断调整训练方案。

康复组的干预措施 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家庭脑卒中康复治疗。社区康复人员由社区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组成,通过培训,具备康复训练能力。社区康复人员对出院患者进行访视,建立康复档案,到患者的家庭对其进行康复训练6个月,至少3次/周,40min/次,并发给患者脑卒中康复训练小册子,教会患者家属或护工正确的辅助训练及护理方法,非治疗时间要求患者在护工或家属的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1-2次/d。首先 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良姿位的摆放,翻身训练,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插握,桥式运动,床上转移,髋的控制),上肢、躯干及下肢的被动运动,坐卧位训练,面、舌、唇肌训练,呼吸控制训练,平衡控制训练,站位训练,各关节的协调性训练,步态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等。同时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社区医务人员必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缓解负性情绪,指导和鼓励患者表达情感。训练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注意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家庭环境的改造,充分利用家庭资源。

1.3 康复疗效评定

康复干预前后应用Barthe[2]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康复干预前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3]。

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得资料用±s表示,结果进行t检验。

3 结果

两组患者社区干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康复治疗前后患者简明精神状态及Barthel指数测评比

4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医学的目的成为促使患者达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健康地回到社会生活中去。脑卒中患者因其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一系列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要重返家庭和社会,平等地享受人类的各种权利,就必须获得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目前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肯定了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脑卒中早期康复多在医院进行,但由于时间、住院费用、医疗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患者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康复治疗又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多数患者在医院度过了急性期就回到了家中,康复易被忽视,多数患者在家等待“自然恢复”,由于缺乏基本的康复知识而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形成固定的畸形异常动作模式。为了使所有脑卒中致残者都得到康复服务,使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各阶段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系统性康复[4],根据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医院病房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家庭三级脑卒中康复网络,是达到脑卒中康复治疗理想效果的最佳方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并倡导社区康复,社区家庭康复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调动患者及其家庭和社区人员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科学、经济而有效的治疗环境,不仅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而且能引导患者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实现康复的最终目的。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培训,一方面可由他们担负起照顾患者的责任,帮助其自我练习,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成员的参与,从心理上对患者进行无声的安慰,改变患者自暴自弃的态度,主动积极康复练习,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患者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明显改善[5]。

总之,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管理延续到出院之后的社区康复管理和家庭康复、家庭卒中护理指导中,形成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系统工程是一种有效的康复管理模式。连续性规范化的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在社区康复指导的同时配合护理指导,大大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6]。社区康复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是政府必须大力提倡和支持的有别于专业康复机构的对社区人群更加便捷和适用的康复模式同时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可降低医疗费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管理的团队作用,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 胡永善,朱玉莲,杨佩君,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4):215-7.

[3] 胡永善.新缩康复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4-106.

[4] 胡永善,吴毅,姜丛玉,等.脑卒中患者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模式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850-3851.

[5] 谢湘华,陈文华.康复训练对发病后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2):47-49.

[6] 张金声.黄永禧,李和兴,等.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3):519-2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