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24  浏览次数:760次

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确诊为SAH患者 7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研究组年龄25~60 岁,平均(35±5.43)岁;病程1~5年,平均(3±2.9)年。对照组年龄24~58岁,平均(34±6.37)岁;病程1~5年,平均(3±2.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SAH诊断标准:患者嗜睡、意识昏迷或反复昏迷,神经系统存在局灶性的病变症状,如失语、偏瘫及偏盲等。在进行治疗后病变症状反复甚至加重,且排除SAH患者的二次出血情况[1]。脑血管痉挛(CVS)诊断标准:血流速度表现为 MCAVm 121~140 cm/s则是轻度痉挛,141~200 cm/s是中度痉挛,>200 cm/s是重度痉挛,且血流紊乱回声频谱。

1.3 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口服尼莫地平70~140 mg/d,30~50 mg/次, 3次/d,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70~ 140 mg/d,30~50 mg/次,3次/d。

1.4 疗效标准:SAH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精神、运动、意识等障碍,病情反复发作率降低,且部分症状得到有效缓解。CVS 症状中的血流正常速度表现为MCAVm 100~121 cm/s[2]。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研究组治疗后病发率为14.28%,对照组治疗后病发率为45.71%,研究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神经内科的主要临床病症,其并发症表现为脑血管痉挛,且反复发作病发率高,极易造成患者死亡。尼莫地平在对SAH患者CVS进行治疗中,具有高脂溶性,极易流经血脑屏障,属于第二代钙离子拮抗剂。同时,尼莫地平能高效的进行自主选择组织L型钙通道,从而降低钙离子的进入量。通过对钙离子的浓度进行调节,来控制脑血管中平滑肌细胞的缩放情况。另外,尼莫地平通过对钙离子的存储和摄取来抑制钙的含量,进而减少脑水肿现象,并阻止颅内压升高,实现对脑细胞的保护作用。在降低氧自由基含量和减少脂质超氧化的基础上,使 CVS现象得到有效抑制。阿托伐他汀钙属于降低胆固醇及血脂药物,具有调节脑血管中平滑肌细胞失衡作用。通过对SAH患者血管内膜细胞凋亡不足或增值过多进行改善,以此实现对脑血管狭窄的抑制,预防CVS的发生。两种药物的结合应用,更加有效的使SAH患者CVS并发症得到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SAH临床治疗的效果[3]。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应用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血管痉挛3例,且发生率为14.28%;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进行进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血管痉挛12例,且发生率为45.71%。研究组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预防SAH患者CVS 有显著疗效,两者相互协调使用有助于患者病情缓解,应多应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

4 参考文献

[1] 刘 颖.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40.

[2] 付徐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J].临床医学,2012,32(10):55.

[3] 龙建庭.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1):23.

[收稿日期:2013-11-20 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