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硝酸甘油局部涂擦对周围静脉穿刺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775次

门诊输液时,由于浅表静脉血管不易看到或不容易摸到、血管痉挛、血管壁弹性差、静脉充盈不良等浅表静脉血管条件差的“老大难静脉”,造成多次穿刺失败。笔者采用1%硝酸甘油局部涂擦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取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3年2月选取因腹泻导致中度脱水患儿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6~36个月,平均(181±27)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穿刺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穿刺方法:两组患者均选取头皮静脉、上肢手背静脉为穿刺血管。两组患者均在静脉穿刺前给予湿热小毛巾敷于输液穿刺部位3min。对照组常规消毒后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热敷前,先将1%硝酸甘油用棉签均匀涂在穿刺部位的局部皮肤,再用湿热小毛巾热敷后,再按传统方法进行穿刺。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管充盈所需时间、血管充盈持续时间以及血管充盈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血管充盈满意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充盈所需时间、血管充盈持续时间以及血管充盈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各项穿刺指标比较组别例数成功[例(%)]充盈所需时间(x±s,s)血管充盈持续时间(x±s,s)血管充盈满意情况[例(%)]

观察组60 55(917) 163±26 1136±131 58(967)

对照组60 45(75) 438±53 862±204 44(733) 

χ2值6 128105

t值360834 87543

P值<005 <0001 <0001 <001

3 讨论

周围静脉穿刺(VP)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重危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1]。需进行周围静脉穿刺治疗的患者,个体静脉条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差异较大,对于浅表静脉血管条件差的“老大难静脉”患者,容易成为投诉者。为了提高因浅表静脉血管条件差患者周围静脉穿刺成功率,临床常常采用局部热敷等方法促使血管扩张。有资料显示,热敷后的静脉血管,男性常温下手背静脉的直径可由34mm扩张到48mm,女性由29mm扩张到38mm[2]。当穿刺部位经过乙醇消毒后,由于乙醇挥发过程中能带走热量,使局部温度降低,造成血管收缩,使得充盈的血管充盈持续时间变短,降低了充盈的满意度。用硝酸甘油涂擦,可以扩张局部静脉,热敷可增加硝酸甘油的渗透作用,缩短血管充盈时间,静脉直径明显增加,男性可以扩张到59mm,女性为54mm[2],提高了充盈满意度,同时硝酸甘油可以缓解因乙醇挥发造成血管收缩,延长了充盈持续时间,为静脉穿刺赢得了时间,观察组未吉林医学2014年4月第35卷第11期·2433· 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本组资料中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而且血管的各项指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在静脉穿刺过程中,还体会到静脉穿刺前,先把调节器置于菲氏滴管下端,这有利于增加输液管内接收回血的余地;输液瓶与穿刺部位的垂直距离缩小至60~80cm的距离,保持了输液管内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使留置针一旦进入血管,通过虹吸作用将血液即迅速流入针管内,有利于穿刺者迅速判断穿刺针的位置,提高穿刺成功率。综上所述,对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局部涂擦穿刺部位,可以明显扩张血管和延长血管充盈持续时间,可以提高“一针见血”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4 参考文献

[1] 翟妞荣.外周浅静脉留置一步到位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09,7(11):2948.

[2] 朱寿美.提高手背静脉穿刺效果的方法[J].护理研究,2005,19(4):659.

[收稿日期:2013-11-22 编校:朱林]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