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超声导入复方酮康唑霜治疗面部痤疮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2-05  浏览次数:665次

  作者:李燕,柳林,闵红梅,张锦秀,唐汇东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第一机关门诊部皮肤科,四川 成都 610011

  【摘要】目的 观察用超声波导入复方酮康唑霜治疗面部痤疮的效果。方法 以治疗前后皮损数量按Kligman分类法评级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评为Ⅳ级的病例数由109例减少到26例,评为Ⅲ级的病例数由92例减少到37例,评为Ⅱ级的病例数由35例增加到41例,评为Ⅰ级的病例数由20例增加到152例。结论 超声导入复方酮康唑霜治疗面部痤疮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痤疮 超声导入 复方酮康唑霜 治疗

  痤疮是青春期好发疾病,不同程度影响患者外观,多数患者求治心情迫切。我科采用超声导入复方酮康唑霜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入选256例病例全为我科2004年9月至2008年10月门诊治疗患者,且按kligman分型标准[1]均为丘脓疱疹型。其中男性153例,女性103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38岁,平均22.5岁,病程1月~10年,平均3.6年,按kligman标准[1]评级,其中Ⅰ级20例,Ⅱ级35例,Ⅲ级92例,Ⅳ级109例。

  2 方法与结果

  以洁面乳清洁面部后评级并拍照,患者取仰卧位,用超音美容仪(韩国)按预设程序先后进行清洁、去死皮去黑头后,将复方酮康唑霜(成都军区总医院研制生产)薄涂于面部皮肤,将治疗头略加压贴于皮肤作10分钟导入。每周2~3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再次评级并拍照。

  超声波加复方酮康唑霜导入治疗面部痤疮疗效

  结果显示,评为Ⅳ级和Ⅲ级的患者数量较前渐次减少,而被评为Ⅰ级和Ⅱ级的患者数量则渐次增加,因治疗后Ⅰ~Ⅲ级中均包含有上一级缓解后的病例数不宜统计,仅以Ⅳ级为例,治疗前后由109例减少到26例,消退率达76.15%

  3 讨论

  对于痤疮的发病机理目前公认的主要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管的过度角化、腺管内痤疮丙酸杆菌移生及炎症有关[1],近年研究表明,痤疮的发生还与糠秕马拉色菌感染有关,蒙秉新、苏建英等在痤疮患者皮损中检出糠秕马拉色菌,且以丘脓疱疹型检出率最高,经口服酮康唑2个月以上治疗治愈率达98.10%[2]。本组入选病例全部为丘脓疱疹型,用超声导入复方酮康唑霜的方法治疗,Ⅳ级消退率达76.16%,低于蒙秉新的观察结果,优于齐建华、章涵等[3]单用以酮康唑、甲硝唑为主药的霜剂和洗剂治疗同样次数的62%的平均有效率。

  复方酮康唑霜的主要成分是:酮康唑、甲硝唑。酮康唑有很好的抗真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杀灭糠秕马拉色菌,体外试验表明:糠秕马拉色菌对酮康唑有非常良好的敏感性[4],此外,酮康唑还可以对抗雄激素,对皮脂排出率有变更作用[5],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皮肤的油腻状态;痤疮丙酸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菌,而甲硝唑具有抗厌氧菌的作用,可以较好地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及局部炎症反应。

  超声波作用于人体可产生机械振动作用、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提高组织的新陈代谢和再生修复能力,使炎症反应减轻、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增加。此外,利用超声波的化学作用,可很快地将高分子化合物解聚为小分子,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同时还可提高细胞半透膜的渗透作用,使解聚的药物更易进入菌体,增强药物的杀菌能力[6]。

  丘脓疱疹型痤疮炎症反应较重,利用超声波将复方酮康唑霜导入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深部清洁的同时,可明显增强药物的透皮吸收、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是一种临床上安全、方便、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文元. 痤疮[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86~113.

  [2] 蒙秉新,苏建英.面部痤疮皮损内糠秕马拉色菌检测及酮康唑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3 ,3(4):468~469.

  [3] 齐建华,章 涵,任传忠,等.以酮康唑、甲硝唑为主药的不同组方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J].卫生职业教育. 2008,26(1):143.

  [4] Gupta AK,Kohli Y,Li A.et al. In vitro susceptibility of the seven Malassezia species to ketoconazole,voriconzole ,itraoonaole and terbinafine[J].Br J Dematol ,2000 ,142 (4) :758~765.

  [5] Hill MK, Goodfield MJD, Rodgers FG,et al. Skin surface electron microcopy in pityrosporum folliculitis.The role of follicular occlusion in disease and the response to the ketoconazole[J]. Arch Dermatol, 1990,126:181~182.

  [6] 张其亮,杨希德,向雪岑. 医学美容实用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55~15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