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127例长期缓解的银屑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1-10-17  浏览次数:603次

  作者:范平,张禁,黎超  作者单位:437100 广州军区武汉疗养院温泉康复疗养区

  【摘要】目的调查长期缓解银屑病患者的相关因素,总结共同特点,以期为本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27例长期缓解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所得资料整理分析。结果 性格温和,不紧张,无压力,注意饮食,不嗜烟酒,不受潮,避免感染,坚持锻炼,增强体质,适度治疗和坚持调理为其共同特点。结论 提示上述共同特点在本组银屑病长期缓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银屑病;长期缓解;共同特点

  在我国,银屑病患者数量庞大[1]。且本病易诊难治,常反复发作,对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都有较大危害。因此,探讨如何延长其缓解期,减少或减轻其复发意义重大,应不断深入研究。本文对127例长期缓解的寻常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共同点,以期对于防治能有所提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7例中男103例,女24例,男女之比4.3∶1;年龄29~88岁,平均49.3岁;Ⅰ型病例(发病年龄<40岁)108例,Ⅱ型(发病年龄>40岁)19例;病期6~55年,平均23.7年;农村居民89例,城镇居民38例;居住平房(含楼房的第1层)77例,但均不潮湿,住楼房(第2层及以上)50例;本科及以上学历13例,本科以下学历114例;从事行政工作17例,经商2例,教科研学9例,务工3例,务农58例,家务24例,退休14例;家庭中有直系亲属患本病者26例,占20.5%。

  1.2 临床表现

  初次发病均为寻常型,其中轻型病例(皮损面积<5%)31例,中型(5%~10%)67例,重型(>10%)29例。首次发病痊愈后未再复发者39例;复发者临床表现亦均为寻常型,其发病次例数分别为:4次者2例,3次3例,2次19例,1次64例。首次发病皮损表现主要为点滴型95例,图型18例,斑块型14例。皮损泛发或散发105例,局限22例。

  1.3 缓解情况

  “长期缓解”的确切含义目前尚无一致意见[2-3]。本文的含义是:首次发病痊愈后满5年及5年以上尚未复发的病例,或每次发病间隔均在5年或5年以上的病例或末次发病痊愈后至今已超过5年的病例。本文病例缓解期最短5年,最长36年,平均10.8年。其中5~10年87例,11~20年28例,21~30年9例,30年以上3例。

  2 调查及结果

  除患者的一般情况、家族史外,重点调查患者的性格特征、生活环境、生活节奏、精神压力、运动情况、饮食情况、烟酒嗜好、有无受潮与感染、系统性疾病、既往治疗及预防性调理等内容,并对其进行防护指导。方法采取门诊定期或不定期复诊随访、电话随访、信访和走访方式进行;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结果如下。

  2.1 性格特征

  根据“A型性格答卷”问卷调查,属典型A型性格者0例,偏A型4例,中间型32例,偏B型58例,B型33例。

  2.2 生活环境

  家庭和睦,邻里及单位人际关系和谐,负性事件少,好者88例,较好者39例,较差者0例。

  2.3 生活节奏

  生活均较规律,睡眠均较好。自觉生活节奏紧张0例,稍紧张19例,无紧张感108例。

  2.4 精神压力

  因工作、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疾病、经济等原因产生精神压力,自觉严重者0例,较重2例,轻微27例,无压力98例。

  2.5 运动情况

  均有运动习惯,每天坚持20~120 min不等,运动的时间及方式因人而异,多至出汗或身体有热感为止。

  2.6 饮食习惯

  饮食规律,清淡或荤素搭配合理,辛辣等燥性饮食少。坚持较好者66例,一般者61例,较差者0例。

  2.7 饮酒

  不饮酒91例,曾饮但患病后戒饮者20例,偶饮少量者12例,常饮(每周3次以上)但量少(每次38°以上白酒100 mL以下)者4例。

  2.8 吸烟

  不吸烟86例,曾吸烟但患病后已戒者27例,每天吸烟10支以内9例,11~20支5例。

  2.9 受潮

  家居生活及工作经历中均无受潮史。

  2.10 感染

  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但发生次数较少。每年1~2次者3例,每2年1~2次5例,每3年1~2次7例,极少或多年从无发生感染者112例。既往发病曾明显与感染有关者有8例次。

  2.11 合并内脏疾病

  询问病史及检查发现,冠心病2例,高血压4例,慢性胃炎8例,高脂血症1例,糖尿病1例,乙肝表面抗原携带7例,妇科炎症5例,子宫肌瘤2例。

  2.12 治疗情况

  全部病例均未口服或注射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曾短暂口服过白血宁或双酮唪或乙双吗啉7例。治疗用药:内用药多为维生素、抗生素、抗组胺药,32例曾煎服过中草药;外用药主要为松馏油、煤焦油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

  2.13 预防用药

  104例坚持了预防性调理性用药。主要是根据观察舌质、舌苔、大小便及自我感觉等情况,选择性、间断性地口服一些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板蓝根冲剂、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维生素类等,或饮用菊花茶、金银花露、野菊花茶,或加入黄芪、丹参、大枣等沏茶饮用。局部皮肤发生毛囊炎、皮炎或被虫咬、外伤等,能及时处理,以防诱导发病。

  3 讨论

  本病目前尚无根治疗法[1],然其常能自然缓解,最常见是季节性自然缓解[2]。通过适当治疗、合理护理、锻炼调节及改善环境影响等,也可以做到长期缓解[3]。本文病例至总结时平均缓解期达10.8年,缓解11年以上者有40例,其共同点值得重视。本组病例多性格温和,生活环境和谐,生活节奏轻松,精神上多无压力感,能够坚持运动,饮食规律,荤素合理,不饮或少饮酒,不抽或少抽烟,健康状况好,感染少,无受潮经历,不伴或少伴系统性疾病,治疗方法较温和,能坚持自我护理和调理。这些共同特点,提示在患者病情长期缓解中共同发挥了重要作用。

  银屑病是典型的心-身失调性疾病[4]。个性、情感、紧张(压力)、烦恼、忧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均为其发病和加重的重要因素[4]。调查表明[5-6],本病患者属A型性格者居多,占本病患者的61.2%~92%,且A型性格者是B型性格者患病的4.7~11.5倍。其特征是好胜心强,目标意识浓,常有紧迫感,性格急躁,少有轻松悠闲。这种性格易使患者产生紧张感或压力感,从而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Farber等[7]提出了精神神经免疫机制,认为压力、紧张等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能使体内代谢失衡及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影响银屑病的变化。本组病例属A型性格者较少,且工作及生活环境和谐,节奏舒缓,较少有紧张感和压力感,这些可能是其病情得以长期缓解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3,8],有效的身心放松对于治疗和预防本病是有帮助的。

  许多研究证实[9],嗜酒和吸烟对本病具有明确的负面影响。而本组病例嗜酒及吸烟者均较少;研究还发现[10-11],本病患者在代谢、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等多方面都存在异常,而患者科学的身体锻炼和合理饮食有助于调理各种机能,从而增强体质,缓解病情。运动出汗疗法[3,12]被证实是一种对防治本病有效的运动方法;感染[9,13]和受潮[14]是激发本病发生或加重的重要因素,但本组病例均无受潮经历,且较少发生感染,加之生活规律、饮食结构较为合理、坚持运动锻炼,能够达到改善体质,促使病情长期缓解之目的。

  治疗本病目前多主张温和用药、综合调理,不宜片面追求速愈[4,15]。本文病例的治疗养护过程符合上述主张。此外,在缓解期患者根据自己身体变化和医生指导,坚持预防性调理性用药的做法也值得重视。这种做法可能在疾病长期缓解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值得继续观察总结。

  4 小结

  本组长期缓解的银屑病患者具有性格温和,环境和谐,生活节奏舒缓,无压力,较为注意饮食,不嗜烟酒,无受潮,较少感染,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治疗科学适度以及能坚持养护调理等共同特点。提示这些特点有利于本病的长期缓解。

  【参考文献】

  [1] 邵长庚.我国银屑病的流行和防治现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2):75-76.

  [2] 彭永年,曲魁遵,曹仲书,等.7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访资料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2):99-100.

  [3] 王金校.长期缓解的银屑病76例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39(3):163.

  [4] 杨雪琴,李世荫,邵长庚,等.用现代医学模式论防治银屑病的观点[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2):75-77.

  [5] 汪振达,赵基恩,卢玉娟,等.A型性格与银屑病[J].中华皮肤科杂志,1989,22(1):19-20.

  [6] 杨雪琴,彭德河,许传珊,等.银屑病患者的性格及情感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1,24(1):33-34.

  [7] Farber EM,Rein G,Lanigan SW.Stress and Psoriasis, psy choneuroimmunologic mechanisms[J].Int J Dermotol,1991,30(1):8-10.

  [8] 杨雪琴,张高明,张力军,等.生物反馈治疗银屑病的探讨[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3,26(2):119-120.

  [9] 庞春坤,刘云霞,刘建平.吸烟和嗜酒与银屑病关系的Meta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5):315-316.

  [10] 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59-762.

  [11] 庞晓文,焦春凤,王玉颖.影响银屑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10):604-605.

  [12] 潘藩.运动出汗法预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2):90.

  [13] 范平.985例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实用医学杂志,2005,7(8):42-43.

  [14] 刘涛峰,张学军,杨森,等.银屑病诱发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5):351-352.

  [15] 范平,余昌华.药物疗法结合自然及人工因子等综合治疗银屑病2 993例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8):455-45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