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乙醇注射疗法治疗鸡眼164例
发表时间:2011-08-10 浏览次数:569次
作者:朱祥坤,李醒,池华云 作者单位:400074 重庆市,重庆交通大学医院
【关键词】 乙醇,注射,胼胝
鸡眼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患,最常发生于足部,由于局部物理刺激,使患者产生疼痛。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鸡眼膏贴敷和手术切除。2种方法均有其缺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笔者对164例鸡眼患者采用无水乙醇注射疗法,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4例患者中,男71例,女93例;年龄18~63岁;单处83例,2处57例,3处及3处以上24例。共治疗319处。所有患者接受无水乙醇治疗前均未接受其他治疗。就诊时局部无感染征。
1.2 方法
患者鸡眼局部3%碘伏常规消毒铺巾。手术刀小心切除鸡眼表面增生角质,清楚暴露角质栓。2 ml注射器抽取95%无水乙醇0.1 ml,换用5号注射针头垂直刺入角质栓,角质栓坚韧有抵抗,阻力消失后后退0.1 cm,将抽取的无水乙醇全部注射入病灶,拔针后3%碘伏消毒治疗部位。无需敷料覆盖。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病灶消失,疼痛消失;好转:病灶消失30%以上,疼痛减轻;无效:病灶无变化或消失不足30%。
1.4 随访
1个月观察疗效。病例随访0.5年,0.5年内病灶原处再次出现鸡眼病灶为复发。
2 结果
接受治疗时及以后1~2 d,16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3 d以后随着坏疽进展,疼痛逐渐减轻,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5例疼痛较明显患者服用芬必得后缓解。161例患者在治疗3~5 d后角质栓局部出现干性坏疽,治疗部位变黑,疼痛缓解。7~10天局部病灶完全脱落,1月后皮损消失,疼痛消失。治愈率98%。3例患者出现局部坏疽表现,病灶部分脱落,1月后皮损消失﹥30%,疼痛减轻。好转率2%。3例患者经2次治疗后治愈。159例患者随访0.5年均无复发。
2例判定为治愈患者曾出现局部感染,均出现在夏季治疗患者,表现为局部轻红肿,经患肢休息、必要制动及口服头孢拉定均缓解。
3 讨论
鸡眼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患,最常发生于足部,多由于穿硬、尖、紧或窄的鞋子或足骨畸形,经长久站立或行走,使局部摩擦或挤压,造成气血运行受阻,肌肤失养而发病[1-3]。由于反复局部摩擦使角质病理性增殖,形成倒锥形角质栓。负重时压迫角质栓,使已长入真皮层的角质栓尖端刺激局部丰富的神经末梢,产生疼痛。从传统医学治疗看,一般小的鸡眼提倡用药物(如鸡眼膏)贴敷治疗,此种疗法时间长,且仅有角质溶解作用,往往对嵌入真皮层的角质栓无作用[3],治愈率较低,有形成皮肤溃疡的缺点[4]。对于顽固不消或药物治疗无效或屡发感染者,在炎症消退后均应行手术切除。对于不能直接缝合的大鸡眼,则不应用单纯切除术,以免造成切口不能缝合,残留痛性瘢痕,更影响功能。应积极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无效,再行切除术及皮瓣修复术[5,6]。既使手术切除,术后需10~14 d才能拆线,过早拆线易使切口裂开,避免过早负重行走,以免裂开。由此可见,鸡眼治疗很麻烦,且并发症相对较多。本组病例利用95%无水乙醇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最终产生角质栓无菌坏死脱落,达到和手术切除异曲同工之效。本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观察随访病例中未见复发。3例首次治疗疗效不佳患者,2次治疗仍取得治愈,可能是与注射部位掌握不准确有关。本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是局部疼痛,疼痛症状一般可以耐受,2 d以后逐渐缓解。2例局部感染患者治疗时间均在夏季,治疗后1周内均多次游泳。感染易于控制且不影响疗效。故建议接受无水乙醇注射疗法的患者1周内应减少患肢活动,保持局部干爽为佳。
由此认为,95%无水乙醇注射疗法治疗鸡眼疗效肯定,具有治疗操作简单、时间短、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宜厚,王保万,张赛英主编.皮肤病中医诊疗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4326.
2 陈德宇主编.皮肤性病学.第1版.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7188.
3 樊德厚,王永利主编.中国要物大全.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20.
4 孙秉赋,曹晓伟,孙玉倩.针刺治疗鸡眼与其他方法的比较.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4:905.
5 冯信忠主编.皮肤性病诊断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6.
6 朱维继,吴汝舟主编.实用外科手术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27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