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9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5-25  浏览次数:556次

  作者:严军,李涛,杨尧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8个月~5岁小儿SSSS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泛发性红斑及皮肤触痛,除3例外,其余病例均有表皮剥脱及尼氏征阳性。49例做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发现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经及时使用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适当的局部处理使裸露创面在7~14天完全愈合而出院。结论 SSSS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诊断、及时应用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及适当的局部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葡萄球菌烧灼性皮肤综合征;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类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由凝固酶阳性、第2噬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并分泌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的一种以全身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水疱性皮肤病,主要累及新生儿和幼儿[1]。现将我科自1995年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49例患儿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9例中,男38例,女11例,年龄8个月~5岁,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4岁以下(包括4岁)45例,占91.84%。3例有上呼吸道感染史,5例有丘疹性荨麻疹病史,除2例误诊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型药疹(有用药史)及1例发病前有疫苗接种史外,其余病例均无明显诱因。

  1.2 临床表现 主要的临床特征有:发热:所有病例除6例体温正常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为37.8℃~39℃,其中23例体温>38.5℃;突然发病、病程进展急促,1~2天内皮疹迅速蔓延至颈、胸、背、腋下、腹股沟等处,伴有皮肤明显触痛;红斑首发于面部41例,躯干3例,上臂与腋窝1例,颈与腋窝3例,下肢1例;32例出现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26例有脓疱疮皮损,5例无表皮剥脱及尼氏征阴性;口周放射状裂纹有43例,眶周红斑、糜烂39例,结膜炎37例。

  1.3 辅助检查 49例做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12例做血培养,全部无菌生长。40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

  2 治疗

  49例全部予静脉滴注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治疗,其中35例采用头孢胍酮钠,14例患儿采用头孢曲松钠,有3例在足量抗感染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对有渗出病例的皮损给予3%硼酸溶液或0.02%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有明显脓性分泌物的部位,特别是一些皱褶部位清洗干净后敷上聚维酮碘软膏纱布;有红斑无渗出的皮损用炉甘石洗剂外擦;另外对有眼结膜、口腔粘膜、鼻腔及唇粘膜受累者根据不同部位,给予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结膜囊3~5次,0.3%环丙沙星滴眼液滴眼或0.5%红霉素眼膏涂眼,2%红霉素软膏外涂唇部等对症治疗。

  3 结果

  用药后2~4天,不再见有新疱出现,红斑减退,部位皮疹干涸并出现糠状或片状脱屑,7~14天全部表皮愈合,不留痕迹,全部患儿治愈出院。

  4 讨论

  SSSS是由葡萄球菌产生的可溶性毒素(称为表皮剥脱毒素)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定殖于鼻、会阴、腋窝、眼、伤口和趾蹼的革兰阳性球菌;健康动物和医院内无生命物体(如通风管)亦可携带产表皮剥脱毒素菌株,二者均可作为传染源。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来自护理儿童的带菌者(如家属、探视者和医护人员)传染[2],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婴幼儿由于受环境污染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其发病的基本原因。目前本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鼻、结膜、咽、脐或其拭子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确诊需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分组和表皮剥脱毒素检测,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皮下注射诱导新生小鼠表皮剥脱是目前诊断SSSS的金标准,表浅水疱培养常为阴性,儿童病例血培养仅有3%阳性[2]。有报道认为[3],5岁以下小儿,有发热、烦躁不安等前驱症状,皮疹表现为口周及眼周、颈部红斑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本病早期,因皮疹的局限性与不典型性,较易与湿疹样皮炎、猩红热等混淆,典型病例则要与非感染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相鉴别。因此,详细询问病史可有效地避免误诊。

  通过本组病例可以看到,本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无明显诱因;起病急,面部红斑为首发;口周放射性裂纹有特征性;皮肤明显触痛可出现水疱,尼氏征阳性;可出现粘膜损害;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细菌检出率不高;及时使用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能够收到良好疗效。

  裸露创面并适当的清创换药保持创面的清洁,预防继发感染也很重要。对重症患者,有学者主张[4],在足量抗生素应用的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改善症状确有好处,一般情况下,不宜应用。另外,支持疗法对本病治疗亦很重要,病情严重,条件许可者,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对本病预后好[5]。

  【参考文献】

  [1] 樊翌明,吴志华,李顺凡.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02,24(3):9.

  [2] 樊翌明,吴志华.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8(1):23-24.

  [3] 姜媛芳,孙东信,程颖.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8例误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1,19(2):107-110.

  [4] 张德春,武艺,陈俊龙,等.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6):345.

  [5] 张晴.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21例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3):16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