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小儿摩擦苔癣样疹180例病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0-09-20  浏览次数:541次

  作者:赵红梅, 田 斌, 周 辉, 段德鉴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皮肤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关键词】 摩擦苔癣样疹;病因

  摩擦苔癣样疹(Frictional Lichenoid Eruption,FLE)是学龄前儿童的多发病,病因不明。本文观察了近2年来我科门诊的180例摩擦苔癣样疹患者,总结并分析了可能导致本病发生或迁延不愈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科门诊就诊患者,2007年3月-6月54例,2008年3月-6月126例,男107例,女73例,男女比为1.47∶1,年龄最小13个月,最大5岁半,平均3.2岁,病程7~30 d,平均16.5 d,临床表现为对称分布于手背、手腕的肤色丘状隆起性或尖顶丘疹,个别累及臀部,伴程度不等瘙痒。发病季节分布:3月份23例,4月60例,5月60例,6月37例。

  1.2 相关致病因素

  180例摩擦苔癣样疹发病因素见表1。表1 摩擦苔癣样疹的病因

  1.3 治疗

  180例全部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每日3次,加抗组胺药物口服,每日1次,其中12例除口服、外用药外,每日加用负离子喷雾1次,连续5 d。

  2 结果

  加负离子喷雾者均在10 d内痊愈,最快5 d皮损即消退。单纯口服加外用者则较慢,痊愈时间最快15 d,最慢61 d,平均36.3 d。

  3 讨论

  摩擦苔癣样疹春末及夏季发病率较高,表现为暂时性外伤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好发年龄常在2~9岁,天热时户外活动儿童易见,男女比为2.54∶1[1]。患儿发病前常有外物接触或刺激,从病因上考虑系小儿对外界刺激发生的非特异性皮肤反应,有人认为该病系机械刺激加日晒导致,也有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目前缺乏足够的关于其发病机制的实验室研究[1],多考虑与局部摩擦刺激有关。

  我科门诊3月-6月为该病接诊高峰,余月份散发,2007年3月-6月门诊共接诊此类患儿54例,今年相同月份接诊达126例,发病人数明显上升,考虑与天气开始变热,患儿多衣着较单,手背、手腕甚至前臂暴露,接触刺激物几率大,且户外活动增多、玩水几率增大有关。从治疗上看,本病治疗主要以对症为主,外用糖皮质激素或炉甘石洗剂,同时避免局部刺激。临床发现多数患儿经过1月左右治疗,效果缓慢甚至病情不断进展。从本文观察数据看,沙土刺激,塑料玩具、玩水、过度洗涤及地毯是最为常见和主要的外界刺激因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或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者占9.52%,证实该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2]。本回顾观察中发现城市患儿发病率略高于农村,考虑一方面可能与对皮肤病的重视程度有关,另外可能是城市患儿有较多机会接触塑料玩具及有毛地毯。与玩耍有关多见于活泼好动的男性患儿,本观察中发病男女比为1.47∶1,女性患儿发病增加。患儿平均发病年龄3.2岁,比佟立等观察的平均年龄小[2]。有大约5.6%患儿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本身具有高敏性,更易于发生过敏性炎症反应。

  病因调查中,患儿多数同时具备以上数种原因。皮损持续时间长,治疗困难多因为病因治疗未落实,如患儿缺乏自我约束力;家长与幼儿教师监管不严;再加上患儿因玩耍原因,皮肤涂抹的药物易于蹭掉,作用时间过短;部分家长错误认为发病与不讲卫生有关,对患儿患处过度洗涤等均造成局部刺激因素持续存在甚至加重。提示临床医生在治疗中要不厌其烦询问多方面的可能与发病有关的原因,并提请患儿监护人引起重视。负离子喷雾因可产生活性氧,清除自由基,对炎症损伤的修复产生积极治疗作用,可大大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 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594-595.

  [2]佟 立,韩秀珍,王 焱.中药洗液及丙酸倍氯米松软膏外用治疗摩擦性苔藓样疹88例临床[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1):63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