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祖孙三代同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9-03  浏览次数:511次

  作者:卢艳红 作者单位:(包钢三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关键词】 水痘

  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可引起两种皮肤科疾病,即水痘(Varicella)和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发疹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可累及皮肤、黏膜,重者可损及肺、脑、肾、心脏等重要器官,无特定的分布规律;带状疱疹是沿周围神经纤维移至皮肤而发生的节段性水疱,常伴有程度不等的疼痛、瘙痒等,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区排列分布,传染性极弱。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1,女,58岁,因右侧季肋部红斑、水疱1天,疼痛1周于2005年4月1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右侧季肋部有针刺样疼痛,就诊于我院内科,予以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当时内科给予“病毒灵、板兰根”口服。1天前,于疼痛区域出现红斑、水疱。既往体健,否认其它疾病史。皮肤科情况:右侧季肋部大小不等的片状红斑,上有少量水疱分布,疹形未超过中线,有明显的沿神经分布的倾向。诊断:带状疱疹。

  患者2,系患者1之女,26岁,全身散在分布丘疹、水疱伴高热1天,于2005年4月1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2天前,自觉发热、畏寒,1天前患者全身散在分布红色斑丘疹,伴瘙痒,逐渐增多,有的渐形成水疱,疱壁极薄,极易破裂。患者系产后20天,有与患者1的密切接触史。既往体健,从未患过水痘。体检:T38.8℃,P96次/分,左耳后有轻度淋巴结肿大。皮肤科情况:全身(包括口腔黏膜)散在分布米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水疱,周围绕以红晕,部分水疱已破裂、结痂。诊断:水痘。

  患者3,患者2之子,新生儿,出生21天。皮疹1天,伴发热2天,于2005年4月17日就诊。2天前,患儿有发热、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天前患儿头皮、颜面、躯干部出现红色斑丘疹,部分很快形成水疱,有向全身扩展的趋势。患儿之外祖母(患者1)患带状疱疹,其母亲(患者2)患水痘,患儿与二者均有密切接触史。体检:T37.8℃,P140次/分,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全身(以颜面、躯干为著)散在大小不等的红色斑丘疹,上有少许黄豆大小水疱,疱周红晕,少数破溃、结痂。诊断:新生儿水痘。

  1.2治疗方法及结果 患者1给予阿昔洛韦静点,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注,辅以局部物理治疗(红光照射),1周后痊愈。患者2予以阿昔洛韦、青霉素静点,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10天后痊愈。患者3予以银翘散口服,青霉素静点,10天后痊愈。

  2 讨论

  水痘、带状疱疹两种疾病由同一种病毒感染引起,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于人类疱疹病毒,为双链DNA病毒,有嗜皮肤和神经特性[1]。但在临床上如此家庭性、高聚集性典型发病实为罕见。

  患者1在照顾其女儿(患者2)生产过程中,可能由于劳累,使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原的病毒再度活动,神经节内病毒沿相应感觉神经纤维到达皮肤而引起带状疱疹[2]。带状疱疹传染性虽然极弱,但应避免与易感儿童和孕妇等接触[3]。由于患者1与其女儿(患者2)、外孙(患者3)密切接触,故发生传染,致患者2、患者3发病。

  水痘是一种儿童多发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疱液、血液等传播,传染性极强。而大多数6个月以下婴儿体内存在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有一定抵抗力,故发病率极低。患者3系生后21天,由于其母从未患过水痘,推测出其从未经母体中获得过该病毒的抗体。同时,其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健全,故对病毒缺乏抵抗力,感染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后,则易发病[4]。

  鉴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尚未按计划接种水痘疫苗,故孕产妇及6个月以内的婴儿,应尽量避免与水痘、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如有接触,应立即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以预防。

  【参考文献】

  [1] 李福民,冉玉平,吴琦,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E原核表达载体的表达及产物纯化[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8):544-545.

  [2] 杨国彦,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93-298.

  [3] 吴志华.皮肤性病学[M].4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78-81.

  [4] 董永绥.小儿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7-7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