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浅议银屑病证治

发表时间:2010-08-04  浏览次数:532次

  作者:秦亮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人民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关键词】 银屑病

  银屑病乃皮肤科常见疾病,以红斑、鳞屑,瘙痒,皮损肥厚为其临床特征。今就本病的治疗点滴体会,简介如下。

  1血热炽盛,宜压其热

  11案例患者男,40岁;头皮、四肢、躯干等处均有密布黄豆大鲜红斑块,表面附有浅白色鳞屑,去鳞屑可见点状出血,呈露珠样,瘙痒不堪,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证属“风邪袭表,血热炽盛”。治宜“疏风凉血,镇逆压热”。方用生石膏30g、当归10g、生地12g、赤芍6g、蝉蜕10g、苦参12g、防风6g、紫草12g、滑石30g、芒硝(冲)6g、甘草6g。服二十余剂后,鳞屑消除,红斑缩小,瘙痒减轻,但仍遗留部分斑块,证属血分之热未尽,上方去石膏、滑石、芒硝,加丹皮12g、地骨皮30g,以清血分伏热,继服十剂,痊愈。

  12分析血热炽盛型银屑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采用清热凉血法,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存在服药时间长,治愈率低的不足之处。而临床应用“压热”法弥补了上述法则的不足。“压热”法出自《千金翼方》,主要采用朱砂、石膏、磁石、滑石、朴硝、芒硝等咸寒类矿石药物重镇降逆,以寒制热,以水制火,可达压热于下,驱火于外之功。其疗效胜过草术之药,对“血热炽盛”型银屑病甚为合适。

  2皮损不退,牡蛎收功

  21案例患者男,50岁,患银屑病十余年,曾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时愈时发。今患者痒甚而就诊。现症:皮损呈斑块状,基底暗红,肥厚干燥,鳞屑附着较紧,极难刮除,瘙痒不堪。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涩。证属“瘀血内停,经络阻遏”,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用桃仁10g、红花10g、乌梢蛇6g、地龙6g、三棱6g、莪术6g、苦参10g、丹参12g、木瓜6g、甘草10g。

  服上方月余,瘙痒消失,鳞屑变薄,皮肤已不干燥,但仍肥厚,上方加牡蛎30g,继服十余剂,皮损消退,症状完全消失。

  22分析本例患病日久,气滞血瘀,经络阻遏。采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法甚为合适。但由于患者患病日久,气血失和而化生痰浊,痰浊凝聚于皮肤而致肥厚皮损,单用活血通络之法尚欠全面。加入咸寒之牡蛎软坚散结,使痰浊化而肥厚皮损消退,同时牡蛎又加强了本方的通络之功,使病势很快消退。

  3养血润燥,勿忘补气

  31案例患者女,28岁,半年前全身起白屑。形如云母,搔之可落,基底部淡红,瘙痒,部分皮损皱裂,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证属“血虚风燥”,治宜“养血润燥,佐以补气”,方用当归10g、丹参12g、何首乌12g、熟地10g、白鲁皮30g、苦参12g、鸡血藤12g、黄芪30g、党参10g、甘草6g。服二十余剂后,鳞屑脱落,基底部接近正常皮肤,但仍有瘙痒,上方加地龙10g,继服十余剂,症状消失,皮损消退,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32分析本病患者感邪日久,伤及阴血,血虚肌肤失养,则诸症皆现。所以治疗上宜养血润燥。“气为血之帅”,气旺则可生血。故佐以黄芪、党参补气以生血。且现代药理学已证实黄芪、党参可活跃造血机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皮损吸收,从而加快了本病的痊愈。

  参考文献

  1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490494

  2吴良章.复方抗银剂治疗银屑病50例的临床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1982,15(2):108

  3丁静益.红皮型银屑病治验[J].河北中医,1993,15(增刊):32832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