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性卒中112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2-10 浏览次数:669次
当前,进展性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西医治疗,包括急性期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和纤溶酶治疗等,效果一般[1]。笔者将我院11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了11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来我院就诊患者,时间段为2009年1月~2013年6月;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划分为研究组(中西医结合)和对照组(西医);其中研究组56例,男24例,女32例,年龄45~77岁,平均(56±3.5)岁;对照组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龄44~80岁,平均(55±2.5)岁;所有患者入院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流涎、口舌歪斜、头晕、偏瘫、失语等症状,中医诊断为舌苔薄黄、脉弦滑,属痰瘀阻络型。两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病情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统计。1.2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首次发病;符合脑梗死诊断诊断标准并CT检查确诊;发病24h内入院,其病情持续发展;肌力在Ⅳ级以下。排除伴有精神障碍不能合作者;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排除既往脑梗死后遗症者;排除消化道出血者;排除药物过敏者。1.3 方法1.3.1 对照组:单纯常规西药治疗,具体方法为:首先常规控制血糖、稳定血压,对症处理临床症状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皮下注射,5000IU/次,间隔12小时给药1次,连续治疗14d。1.3.2 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具体方法为:常规血压血糖控制处理,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制剂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用法用量为:血栓通注射液150mg,混合250mlNaCl溶液进行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1.4 观察及评价: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肌力等指标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在治疗治疗前、治疗后7d和治疗后14d进行NHISS评分。评价方法[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肌力恢复至Ⅳ级以上,语言正常,生活基本自理;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肌力恢复1~2级,语言功能不完全恢复;无效:以上各项指标未观察到明显改善,甚至持续恶化。1.5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全部导入SPSS16.0软件处理,采用t和χ2进行检验,NHISS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将显效和有效之和与总例数的百分比作为总有效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详见表1。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7d和治疗后14d三个时间点分别进行NHISS评分并准确记录。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662);治疗后7d和14d,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t分别为2.012和2.556。详见表2。
3 讨论
进展性卒中是脑血栓的特殊发病类型,患者症状持续恶化,同时出现失语、瘫痪和意识障碍等并发症状。中医疗法在治疗慢性、反复性、难治性疾病方面表现出出特殊的作用,药物研究及应用不断展开。进展性卒中属于中医“中风”“卒中”的范畴,其发病多因机体受风、火、淤、痰等侵袭,阳亢风动、脉络痹阻所致[3]。因此,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进展性卒中的治疗应以活血、祛痰、化瘀为根本。血栓通注射液是经现代技术提取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有效成分为三七总苷,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其就有痛经活络、消肿止痛和活血化瘀的作用。血栓通注射液的药理机制为:作用与病灶区血管和血液,一方面扩张血管改善病灶区微循环,一方面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实现对病灶区缺血缺氧状况的改善,控制脑卒中发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研究组患者在常规低分子肝素等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了中药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后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取得了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低分子肝素可以特异作用与凝血因子,并促进氨基多糖的释放,控制血栓形成和发展,是常用抗血栓西药。综上所述,采用中药血栓通注射液结合西药低分子肝素,对进展性卒中进行治疗,两种药物相互促进,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代替常规单纯西药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应用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尤茂海.构建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绿色通道的研究[J].河南中医,2013,10(1):1659.
[2] 刘 伦.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19(6):18.
[3] 张义军,王金立,吴文华,等.52例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13,18(2):39.
[收稿日期:2013-11-17 编校:潘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