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证治十二法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847次
作者:谈增福
【关键词】 痤疮;辨证论治
【摘要】 痤疮多见于男女青春期,病因复杂,易于复发,损容明显,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运用中医重整体治疗,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合理,远期疗效较西药有更大的优势。根据病因病理及皮损特征,将本病归纳为十二种证型,即风邪外袭证、肺热血热证、湿邪内蕴证、胃中积热证、热毒炽盛证、肝胆湿热证、热扰心营证、肠胃湿热证、肝肾阴虚证、肝气不疏证、肾精不足证、痰瘀凝结证。分别采用宣肺疏风法、泻肺清热法、健脾运中法、清胃泻火法、清热解毒法、清热利湿法、清热凉血法、通腑泄热法、滋阴降火法、调和冲任法、补肾益精法、活血化瘀消痰软坚法,并列举了常用治疗方剂和药物。最后强调选方用药切忌生搬硬套,必须随证化裁,方获佳效。
【关键词】痤疮;辨证论治
痤疮是发生于颜面胸背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男女青春期,病因复杂,易于复发,损容明显。虽治法甚多,但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素体血热偏盛,湿热内蕴是根本,加之诸邪侵袭及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诱发或加重。脏腑功能失调,不仅在肺,而且与脾、胃、肝、肾、大肠等关系密切。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运用中医整体治疗,只要辨证准确,治法对证,选方对法,用药合理,远期疗效较之西药有更大的优越性。现将本病证治归纳为十二法概述如下。
1 风邪外袭证――宣肺疏风法
本证是因感受风热之邪与血热相搏,或感受风冷之邪而郁塞。见于痤疮初起,皮损为白头、黑头粉刺,如粟粒大小,互不融合,微有痒感。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常用药:白芷、防风、荆芥、薄荷、升麻、蝉衣、菊花、牛蒡子、葛根、刺蒺藜等。
2 肺热血热证――泻肺清热法
本证因风邪袭肺,郁久化热及内热熏蒸于肺,肺气失清,上冲头面。皮损为红色丘疹,多布于两颊,皮肤潮红,舌质微红,脉滑数。常用方:枇杷清肺饮、泻白散。常用药:枇杷叶、桑叶、地骨皮、天花粉、鱼腥草、黄芩、桔梗等。
3 湿邪内蕴证――健脾运中法
本证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邪内蕴,溢于肌表。皮肤油湿发亮,毛孔呈橘皮样。纳呆脘痞、苔白腻、脉濡缓。常用方:平胃散。常用药:薏苡仁、茯苓、白术、山药、陈皮、山楂等。
4 胃中积热证――清胃泻火法
本证因嗜食辛辣,助阳化热,胃积伏火,皮损为融合成片的红色丘疹或有脓疱,常分布于口周,口唇干燥,舌红脉数。常用方:清胃散、白虎汤。常用药:石膏、知母、栀子、黄连、竹叶、芦根等。
5 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法
本证因热邪炽盛,化火生毒,火毒血凝聚,虽有气血凝结不通现象,却未见脏腑功能失调。皮损为脓疱较多,红肿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常用方:五味消毒饮。常用药: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白鲜皮、败酱草、蚤休、板蓝根等。
6 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法
本证因嗜食膏粱厚味、鱼腥炙而致脾胃湿热或肝胆湿热,皮损炎症较重,粉刺、丘疹、脓丘疹、脓疱兼见,颜面油腻光亮,脘腹痞闷,烦躁易怒,口苦,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常用方:萆渗湿汤、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常用药:苦参、木通、泽泻、地肤子等。
7 热扰心营证――清热凉血法
本证因热扰心营、热伤血络所致皮损为紫红色丘疹,心烦不眠,舌绛而干,脉细数。常用方:犀角地黄汤。常用药:紫草、丹参等。
8 肠胃湿热证――通腑泄热法
本症因肺热移于大肠致肠胃湿热或热伤津液,皮损多形,大便秘结。常用方:承气汤、增液汤。常用药:大黄、芒硝、番泻叶等。
9 肝肾阴虚证――滋阴降火法
本证因肝肾阴虚,相火偏旺,皮损呈暗红色丘疹,唇红颧赤,口渴咽干,舌绛少苔,脉细数。常用方:知柏地黄丸等。
10 肝气不舒证――调和冲任法
本证见于女性患者,皮损于经前加重,伴有月经不调、胸胁胀满。常用方:逍遥丸、四物汤。常用药:香附、枳壳、木香、青皮、川楝子、益母草、党参、黄芪等。
11 肾精不足证――补肾益精法
本证因肾精不足,肾之阴阳失调,见于青春期激素水平紊乱,导致皮脂分泌过盛。常用药:覆盆子、补骨脂、桑椹子、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淫羊藿、仙茅、紫河车等。
12 痰瘀凝结证――活血化瘀消痰软坚法
本证因气血郁滞而致丘疹色暗及囊肿结节瘢痕,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常用方:桃红四物汤、大黄虫丸。常用药:丹参、莪术、三棱、郁金等。若病程拖延日久,因痰郁结聚而呈慢性囊肿、结节及萎缩性瘢痕。常用药:夏枯草、贝母、半夏、昆布、海藻、牡蛎、僵蚕、皂角刺、穿山甲等。
痤疮虽有以上证候,但因病情变化复杂,常有相兼为病,故选方用药切忌生搬硬套,也非专方专药所能治愈,必须辨证确当,随证化裁,灵活变通,临证方能得心应手而获佳效。
作者单位: 200435 上海,上海万豪医院皮肤科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