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麻疹1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618次
作者:周健 唐锡尔作者单位:315010 浙江省宁波市传染病医院《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9月9卷9期 诊治分析【关键词】 妊娠 妊娠合并麻疹患者病情重,易导致死胎、流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麻疹,临床报道不多,收集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妊娠合并麻疹1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例均为住院患者,年龄21至33岁。早期妊娠4例,中期妊娠9例,晚期妊娠5例。曾按计划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6例,未曾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2例,接种情况不详10例。起病前有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4例。 1.2 临床表现 均有发热、咳嗽、咽部不适、结膜充血、皮疹及口腔柯氏斑。其中体温<39℃ 2例,其余16例均在39℃到40℃之间。发热持续时间:3~9d(中位数7d)。出疹离发热时间:1~5d(中位数3d)。皮疹出齐时间:2~6d(中位数3d)。皮疹消退时间:4~9d(中位数6d)。并发肺炎2例。 1.3 妊娠结局 自然流产3例(其中早期流产1例,中期流产2例)。1例中期妊娠死胎。1例30周早产儿出生后死亡。3例妊娠足月因宫内窘迫行剖宫术,新生儿Apgar评分1min均为9分。新生儿麻疹1例。上述产科情况均发生在出疹期。余10例孕妇妊娠正常。
1.4 实验室检查 18例患者除1例正常外,其余17例患者在血常规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肝功能中的TBIL、AST,电解质中的K+、Na+及心电图的改变等几项指标中,17例患者均有1项或同时多项下述检验指标异常。血常规:WBC 10.3×109/L 2例,其余在4~1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除1例正常外余均升高,其中72%~79%3例,>80%13例。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正常值。肝功能: TBIL升高1例为40.6μmol/L. ALT、AST升高3例,均为轻到中度升高。低血钾9例,其中3.0~3.5μmol/L 3例。2.4~3.0 μmol/L 6例。低血钠9例,其中轻度低钠血症(130~135 μmol/L)4例,中度低钠血症(120~130 μmol/L)5例。麻疹抗体阳性5例,余阴性。心电图:ST-T段改变、T波改变各1例。
2 讨论 1965年以来按计划免疫接种麻疹疫苗已经普及,出现麻疹发病年龄后移,成人麻疹增多,妊娠妇女感染麻疹病情相对较重,易并发肺炎,麻疹病毒能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可引起死胎、流产、早产及新生儿麻疹[1]。分析本院18例妊娠期麻疹,临床表现典型,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但未见中毒性、休克性、出血性等重型麻疹,但发生电解质紊乱较多,低血钾占75% (9/12),低钠血占75%(9/12)。正常妊娠期常有白细胞增多伴中性粒细胞增加。而非妊娠麻疹患者表现为白细胞总数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本文18例见白细胞计数基本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高,淋巴细胞明显下降,此种血象改变可能与病毒感染、妊娠等多种因素有关。13例早中期妊娠合并麻疹发生流产及死胎4例,占30.77%,高于正常妊娠自然流产发病率10%~15%[2]。妊娠晚期1例早产儿死亡,3例宫内窘迫,剖宫产,母婴均平安。上述情况表明妊娠合并麻疹时易发生流产、死胎、早产及宫内窘迫等情况,在治疗麻疹同时应保胎治疗并加强监护,对足月孕妇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时,宜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我国现行麻疹疫苗计划免疫为8个月龄初种,7岁复种,麻疹疫苗接种后并不能获得终生免疫。当孕妇的麻疹抗体滴度降至1:16以下时,就可能发生典型麻疹、轻型麻疹或隐性感染[3] 。有报道虽然孕妇体内的麻疹抗体阳性率达93.24%,但阴性者和低滴度者达69.59%,孕妇的麻疹抗体水平与婴儿体内的麻疹抗体水平呈高度正相关[4]。所以当孕妇麻疹抗体消失或抗体水平过低时易感染麻疹且新生儿也可感染麻疹。朱培芳等[4]提出将检测麻疹抗体水平作为婚前检查常规项目,对抗体阴性和低水平者复种麻疹疫苗,这是预防孕妇和新生儿麻疹感染的有效措施。但孕前3个月内和孕期不能接种,以避免减毒活疫苗对胎儿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主编. 实用内科学. 第1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4~370.
2 乐杰主编. 妇产科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9.
3 耿贯一主编. 流行病学. 第2卷.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1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