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627次
心肌梗死临床上主要指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进而形成局部的血栓,使心脏冠脉正常供血量严重缺失,最终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类临床疾病[1]。目前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已成为临床心内科最为常见的死亡因素之一[2]。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3]。基于此,进行了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7月~2011年9月来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1.2 治疗方法[4]: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吸氧、镇静、止痛的基础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50 mg胺碘酮溶于2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缓慢静脉推注,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逐渐减量至0.5 mg/min,待患者仅可见偶发室性期前收缩时,停止静脉给药,口服胺碘酮,200 mg/次,3次/d;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0~1.5 mg/kg利多卡因,静脉推注给药,5~10 min可重复给药1次,直至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 1.3 观察指标: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显效:患者治疗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脏功能恢复至Ⅰ级或正常,室性期前收缩每小时减少 ≥90%。有效:患者治疗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症状消失,心脏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室性期前收缩每小时减少≥80%。无效:患者治疗前后,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恶化,室性期前收缩每小时前减少<40%。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3 讨论
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为75.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从而说明胺碘酮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因此,胺碘酮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4 参考文献
[1] 张 军.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9):1506. [2] 曹克将,陈 椿.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14.
[3] 蒋文平.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9):769.
[4] 高长均,江 毅,肖 俊,等.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7,36(4):542.
[收稿日期:2013-05-27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