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碘伏纱条致接触性皮炎1例

发表时间:2010-01-25  浏览次数:626次

作者:张孝忠    作者单位:来凤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湖北 来凤 445700【摘要】  碘伏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已被临床广泛使用,但不正规的使用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特别是在局部长时间大量应用可导致接触性皮炎,不但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增加了医疗费用。

【关键词】  碘伏;纱条;接触性皮炎

  碘伏液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结合而成的水溶液[1],因可在治疗创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杀菌薄膜,对各类细菌、芽胞、病毒、真菌、原虫有广谱杀菌作用并能维持较长时间,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其性质温和、无毒、无味、对黏膜无刺激,应用不当也可招致较重的不良反应。现介绍1例应用碘伏纱条致接触性皮炎。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7岁,因车祸后左小腿疼痛2 h入院,查体见:生命体征正常,左小腿前侧约157 cm大小面积皮肤挫伤,并部分皮肤缺损,创面污染重,边缘不规则,有较多坏死组织,无明显神经及大血管损伤。立即给予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无菌纱布吸干后用碘伏(北京联昌卫生消毒用品有限公司生产,京卫消字[20020064]号,浓度为0.5%)消毒,清除异物及失活组织,以碘伏纱条覆盖后外加无菌棉垫,固定妥后结束局部处理。给予破伤风抗毒素1 500 U肌肉注射。每日静脉滴用克林霉素0.9预防感染,局部仍使用碘伏纱条交敷。患者于第7个住院日交敷后约2 h突然诉患处剧烈瘙痒、灼热。立即打开敷料观察:见敷料已部分湿润,创面有少许清亮渗出物,创周原正常皮肤可见密集露珠样水泡。即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用无菌干纱布吸干创面,用无菌棉垫外敷,给予扑尔敏片4 mg口服3次/d。次日晨患者未诉特殊不适,交敷时见创面有大量清亮渗出物,创周皮肤呈点片状缺失,基底红润,有较多清亮渗出。考虑碘伏纱条致接触性皮炎,给予地塞米松10 mg生理盐水10 ml稀释后涂洒创面,以无菌干纱布外敷,口服中药:蝉衣10 g、防风12 g、生地20 g、紫草12 g、赤芍12 g、鸡血藤18 g、土茯苓15 g、苦参12 g、金银花18 g、白花蛇舌草20 g、淡竹叶10 g、麦冬15 g、丹皮10 g,水煎服1剂/d,继续使用扑尔敏8 mg口服3次/d。如法处理7天后创面恢复干燥,半个月后结痂痊愈。

  2  讨论

  2.1  碘伏液  碘伏液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结合而成的水溶液,可在治疗创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杀菌薄膜,缓慢持久地释放有效碘,使细菌的胞质或胞膜内疏基、多肽和蛋白酶在数秒内被碘化或氧化,使之失活并丧失复制及遗传功能,对各类细菌、芽胞、病毒、真菌、原虫有广谱杀菌作用并能维持较长时间,性质温和、无毒、无味[2]。因其确切的消毒效果、低廉的价格、使用的方便已被临床广泛使用,但无限制的长时间的滥用还是可致过敏或致大量碘进入体内引起中毒。

  2.2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黏膜接触外来的刺激或过敏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皮肤的急性炎症。去除接触物质后皮损逐渐消退,若再接触,皮损又可出现[3]。主要病因:刺激物对皮肤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变态反应,刺激物无强烈的刺激性,大多数人在接触后并不发生反应,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即可发生;诱因刺激:植物性、荨麻、银杏、皮革、化妆品、农药、外用药等等。表现轻者仅为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和丘疹,重者发展到形成水疱、大疱、糜烂、溃疡、坏死。自觉瘙痒、灼热、肿痛,严重者头痛、恶心、发热、畏寒。本例患者在使用碘伏纱条前虽无碘过敏史,但长时间使用碘伏纱条,使皮肤长时间接受干燥浓缩碘的刺激。加上碘伏在使用后在创面局部形成一杀菌保护膜,膜的作用及敷料的覆盖使局部透气性下降,加速了接性皮炎的形成。

  2.3  注意事项  在碘伏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正规使用,对碘过敏者禁用,对碘无过敏史者也应避免长时间大量使用,更不能长时间使用碘伏纱条局部外敷,一旦出现碘过敏的征象应及时避免碘的再次接触,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参考文献】    [1] 葛月萍,何真,李晓红.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01.

  [2] 卢爱莲.碘伏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5):285.

  [3]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88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