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巧治皮肤病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1144次
作者:张树芳
【关键词】 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是我国传统的治疗出血及瘀血肿痛性疾病的良药,云南白药是由三七、冰片、麝香、白及等中药组成。具有缩短凝血时间、凉血止血、止痛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内伤出血等的治疗。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云南白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皮肤病的治疗。
1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为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俗称“蛇串疮”。其特点为数个簇集水疱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为单侧性,伴有神经痛。
1.1 一般资料 门诊患者共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9~72岁,其中红斑期6例,水疱期21例,疱疹破溃糜烂者5例。
1.2 治疗方法 局部取云南白药适量用白酒(或菜油、菜汁)调成糊状,贴敷患处,隔日换药1次。或用云南白药适量加少许六神丸粉末,以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破溃糜烂者直接将药粉撒在表面,每日2次。连续1周左右。
1.3 疗效观察及结果 一般用药1天后症状好转,烧灼感减轻,水疱吸收干燥。痊愈(疱疹干燥结痂或皮肤愈合)25例,好转(疱疹干燥结痂,疼痛减轻)5例,效果不明显者2例。
2 冻疮
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多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常见症状:初起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触之冰冷,压之褪色,去压后恢复较慢,自觉局部有胀感、瘙痒,遇热后更甚,严重者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愈。
2.1 一般资料 门诊患者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2~49岁,多见于儿童,成年人较少。患者均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2.2 治疗方法 将少许云南白药均匀地撒在冻疮溃烂面上,若溃烂面较大可多撒些药粉,同时用消毒纱布包扎,未溃烂者可用酒调药粉为糊状后外敷冻疮处,再就是注意局部保暖,用药5~7天。
2.3 疗效观察及结果 用药后硬结变软,红肿消退,溃烂面结痂愈合,其中痊愈23例,好转4例。
3 痈疖
痈疖是指痈疽、疖肿、疔疮、丹毒之类多种体表感染性疾病。夏季皮脂分泌旺盛,皮肤表皮较容易长疖或痈, 引起疖的原因常是由于局部不洁和皮肤擦伤,如衣领、衬衣不洁和粗质布料内衣擦伤颈、背、腋、腿等处的皮肤引起,因此疖的常见部位是颈、头、背、腋、腹股沟、小腿、会阴及面部,引起疖的细菌主要是存于皮肤面上的葡萄球菌。
3.1 一般资料 门诊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患者多表现出红、肿、热、痛的症状。以颈和面部较多。
3.2 治疗方法 初起时,内服云南白药同时取少许药粉用酒调匀后涂擦患处,或把云南白药与皮炎平霜混在一起调匀后再敷患处,已化脓者只能内服。连续用药3~5天。
3.3 疗效观察及结果 早期使用一般2~3天就可消退,其中痊愈12例,好转3例,无明显疗效者2例。
4 脓疱疮
传染性脓疱病又称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浅表的脓疱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及自家接种特性,蔓延迅速,多发生于夏秋季和暴露部位,容易在儿童集体中流行。病因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也可由二者混合感染而引起。
4.1 一般资料 门诊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12岁。其中颜面部11例,手足部4例。初起时为水疱,1~2日后变为脓疱,具典型症状。
4.2 治疗方法 先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擦干后直接将云南白药粉敷于患处,病情稍重者可早晚各用药1次,连用1周左右。
4.3 疗效观察及结果 一般用药2~3天后脓痂脱落,皮损消退。痊愈13例,好转2例。云南白药还可以用于乳头皲裂、褥疮、烧烫伤等皮肤病的治疗,疗效也很明显。
5 用药注意事项
(1)禁忌:孕妇忌用。酒精过敏者勿使用。(2)有本药过敏史者或家族过敏体质者慎用。(3)有组织破损或感染者,外敷用药之前必须认真彻底清创、冲洗、消毒,有的患者外敷云南白药后可有轻微灼痛,随着病情的好转将逐渐消失。(4)内服药后忌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物。
作者单位: 271208 山东新泰,新泰市羊流卫生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