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痤疮的综合治疗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826次

作者:高世云,梁鹤,吴峰

  【摘要】  目的  应用药物的组合,内服和外用同时应用治疗痤疮。方法  根据病情相应给予甲氰咪胍、黄连素、烟酸肌醇脂、维生素C四种药物内服,外用碘伏或碘酒,必要时加用物理治疗。结果  痤疮消失,达到治愈标准,复发率较低。结论  综合治疗方法简单,疗效好,费用低,患者依从性高。

  【关键词】  痤疮;综合治疗      痤疮是青春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俗称粉刺、暗疮、青春痘。好发于面部,尤其是前额、双颊部、颏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有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及瘢痕等多种损害,并常伴有皮脂溢出。其病程呈慢性,时轻时重,常持续到中年时期,病情才逐渐缓解而痊愈。有的还可遗留下或多或少的凹坑状萎缩性瘢痕或瘢痕疙瘩性损害。现将笔者收治的痤疮患者的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痤疮的分级  痤疮可分为四级,轻度(Ⅰ级):以粉刺为主,有少量丘疹和疱疹,总病灶数<30个;中度(Ⅱ级):有粉刺并有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在31~50个之间;较重度(Ⅲ级):有大量的丘疹和疱疹,总病灶数在51~100个之间,结节<30个;重度(Ⅳ级):结节、囊肿性痤疮或集合性痤疮,伴有疼痛并形成囊肿,病灶数>100个,结节囊肿>30 个。

  1.2  一般资料  患者来源于郑州市碧沙岗公园诊所、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医务所,共计108例,男58例,年龄15~32岁,Ⅰ级46例,其中年龄在15~22岁之间的32例,Ⅱ级6例,年龄20~28岁,Ⅲ级5例,年龄25~32岁,Ⅳ级的3例年龄为28~32岁;女50例,年龄16~35岁,Ⅰ级38例,其中年龄在16~20岁之间的28例,20~28岁之间的5例,25~30岁之间的5例;Ⅱ级6例,年龄23~28岁。Ⅲ级有4例,年龄25~30岁,Ⅳ级2例年龄31~32岁。

  1.3  临床表现  初起为粉刺,可分黑头和白头两种。黑头为开放性粉刺,为明显扩大毛孔中的小黑点,略高于皮肤表面(形成小丘疹)或与皮肤表面平行(形成斑疹),它代表阻塞于毛囊管内的脂栓末端,若用手挤之,可挤出1mm左右的乳白色微弯的脂栓,顶端为黑色。白头为封闭性粉刺,为灰白色小丘疹,约针尖至针头大,临床上不易看到毛囊脂栓开口部,不易挤出脂栓。痤疮常对称分布,可少而稀疏或多而密集,有的可呈粟粒样成片存在。痤疮的发展过程可演变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囊肿、瘢痕等,往往是数种同时存在,以其中前两种较为多见。炎性丘疹一般为米粒至绿豆大小,淡红至暗红色,顶略尖而微硬。脓疱多位于丘疹顶端,因炎症较重或化脓而形成。结节呈紫红或暗红色,可高出皮面呈半球形或圆锥形,亦可较深在而仅能扪及,以后可逐渐吸收或化脓溃破,最后产生瘢痕。囊肿是由于皮脂毛囊口被堵塞,囊内组织液化坏死而形成,其色暗红或正常,较大者压之有波动感,并可排出胶冻状或血性分泌物,而表面炎症反应往往不重或有1~2个扩大的毛囊孔或黑头。

  1.4  治疗方法  Ⅰ级:碘酒或碘伏涂抹创面,每天4~6次,特别是初发者,效果显著。Ⅱ级:碘酒或碘伏涂抹创面,每天4~6次。口服黄连素每次0.3g,每天服用3次;甲氰咪胍每次0.4g,每天服用2次;烟酸肌醇脂每次2片,每天服用3次(或者服用盐酸雷尼替丁每次0.15g,每天服用2次);维生素C每次0.3g,每天服用3次(或者服用维生素B6每次0.02g,每天服用3次);连续服用3个月。Ⅲ级:方法同Ⅱ级,服用时间为6个月。Ⅳ级:方法同Ⅲ级,但服药的时间需要1年或更长的时间,同时加用绿药膏、百多邦乳剂等外用,红外线、TDP等物理治疗。

  2  结果

  Ⅰ级:1周内,几乎都在丘疹出现初起被抑制。Ⅱ级:一般在1周内控制症状,不再发展,1个月内可消除丘疹,然后脱屑,逐渐恢复原来的肤色。Ⅲ级:1周内可使脓疱的脓液消除,脓疱变瘪,1个月疱壁干裂脱皮色素沉着;此时可外用一些软膏之类的药物,可以增强肤色的恢复。Ⅳ级:此期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在粉刺、丘疹、脓疱的部位,一般需要1周或1个月可以使粉刺消除恢复原来的肤色,丘疹变小,逐渐消失;脓疱的脓液逐渐消除,疱壁逐渐干瘪、干裂、脱皮、色素沉着,肤色逐渐恢复;结节和囊肿在外用碘酒或碘伏的基础上,结合红外线、TDP等物理治疗,可逐渐恢复。

  3  讨论

  大多数学者认为痤疮可能是由于青春时期雄激素激发引起。雄激素可促使皮脂腺增大及分泌增多,皮脂分泌中含有较多的甘油三酯(50%),特别是皮肤组织中生物活性较高的双氢睾酮的增加,使皮脂腺发育旺盛,皮脂分泌增多,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栓塞,导致皮脂郁积于毛囊内堵塞而形成脂栓,即所谓的粉刺。毛囊内寄生的棒状杆菌即痤疮杆菌在这种富有营养并相对缺氧的环境内繁殖较快,并产生溶脂酶、蛋白分解酶及透明酯酸酶等。溶脂酶分解皮脂中的甘油酸脂使其成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蛋白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能侵蚀和破坏毛囊壁使毛囊内含物进入真皮,从而引起毛囊皮脂腺的炎症反应。遗传因素对某些家族患痤疮较多可能亦有关系。

  中医认为痤疮是湿热火毒内生,内郁湿火,或七情内郁,气郁化火,水不济火,火邪炽盛,而蕴于皮肤而成。我们应用黄连素是因它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凉血、泻火、消炎等功效。黄连素可以抑制痤疮的繁殖,使皮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减少[1];甲氰咪胍是抗H2受体的药物可起到抗组织胺的作用[2]。维生素C可增加毛细血管致密度性,减少通透性和脆性,可软化皮脂腺导管[3]。烟酸肌醇脂是一种温和的周围血管扩张剂,可降低毛细血管脆性,适用于治疗各种末梢血管障碍,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所以可用予治疗痤疮;它能使外周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的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释放入血中减少,继而使甘油三酯合成减少,血中甘油三酯含量因而降低[4]。碘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可以清除皮损上的渗出物、分泌物、鳞屑、痂等。能使皮损的炎症消散,减少渗出,可抑制皮脂和汗腺的分泌。红外线、TDP等物理治疗可使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可改善组织营养,促使肉芽组织增生,具有消炎、杀菌、镇痛、上皮新生、色素形成等作用。特别是TDP的穿透力较深,对较深的囊肿、脓肿具有极化作用,能使脓肿中的浓液逐渐液化、极化、吸收,囊壁干裂、脱皮。囊肿中的液体极化、吸收,囊壁干瘪而逐渐恢复原有的肤色。笔者认为,这种联合应用药物的方法,既治表又治本,方法简单,患者容易接受,而且效果也较明显。

 【参考文献】

  1  周自水.新编常用药物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90,256,339.

  2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9:129.

  3  王光超.皮肤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86-188.

  4  江明性.药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93.

  作者单位: 450008 河南郑州,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医务所    

           河南郑州,河南中医学院外语学院

           河南郑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