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09-12-15  浏览次数:596次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护理体会 作者:庄翠芳 【关键词】 皮肤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呈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可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病变,近年发病有增多的趋势 [1] 。2001~2003年我科收治12例川崎病患儿,经积极治疗护理,预后良好,随访中未出现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最大8岁,最小8个月,病程在3~4周(急性期)。 1.2 临床表现 12例均呈中等热或高热,持续5~10d,并有眼结膜充血,口唇干裂,10例出现各种表现的皮疹及颈淋巴结肿大,全部出现指趾末端肿胀、脱皮,肛周潮红和脱皮。实验室检查呈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阳性,发病第2周开始血小板计数逐渐上升,可达490~730×10 9 /L。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2.1.1 发热护理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患儿体温在38℃~41℃之间,呈不规则热型,可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沐浴,夏季用冰袋冷敷,少用退热剂,以免出汗多更加重血液浓缩和粘滞度升高,注意补充水分,鼓励多饮水和静脉补液,及时擦汗及更换衣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2.1.2 口腔护理 病程早期即出现口角炎、杨梅舌、口唇干裂,口腔黏膜充血,加上发热时间较长,需认真做好口腔护理,漱口动作轻柔,口唇涂以石蜡油和润唇油膏,保持口腔清洁和湿润。年幼的患儿在饮食和喂奶后,喂适量开水。 2.1.3 饮食 持续的高热引起机体大量的水分和能量的消耗,并导致胃肠活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予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由于口腔不适,饮食温度以温或冷为宜。 2.1.4 皮肤黏膜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柔软毛巾擦洗皮肤,避免擦伤。剪短指甲避免抓及手部皮肤,出现脱皮时更应注意保护嫩皮,不要逆剥。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次大便后应清洗干净。有2例患儿出现龟头水肿,用3%硼酸水外敷消肿,并保持清洁。眼部用生理盐水擦洗或加涂眼膏,防止出现其他化脓性感染。 2.2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体温、热型及有无伴随症状。观察皮肤黏膜有无水肿、糜烂,皮疹形态、精神状态、食欲等。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心率、心律、心音,每4h测1次,病程中做心脏B超检查,特别注意有无冠状动脉、心脏损害,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和检查前准备。 2.3 用药护理 早期静脉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有效防止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冠状动脉瘤的发生 [2] 。丙种球蛋白为血液制品,容易被污染。在准备和输注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执行。因丙球价格较高,排气过程中应避免浪费,输注前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排除输液管中的空气,输毕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滴注冲洗输液管。最初30min内应缓慢滴注,0.6~1.2ml/kg?h,注意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发热、皮疹等),若无不适,可增加到2.4ml/kg?h,并注意观察反应。如连续输注,第2瓶起滴速可加至4.8ml/kg?h。如出现心动过速、胸闷、出汗、恶心等症状,应暂停或减慢滴速,待症状消失后再缓慢滴注,调整至患儿能耐受的速度。口服阿司匹林应足量,给药时间准确,饭后服用,注意有无胃肠道反应。补液速度适中,根据年龄调节补液速度,避免短时间大量液体输入。 2.4 心理护理 密切患儿与护士的关系。多用鼓励性语言,年龄小的多抚摸、诱哄,年长儿要消除其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对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而出现的不安心理进行安慰、解释,鼓励家长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安排好卧床和适当的床上娱乐方法,搭积木、讲故事等。减少不良刺激,保持病室安静,以利于恢复。 2.5 保护静脉 病程中出现高凝状态,在做静脉穿刺时做到准确,防止因多次损伤血管引起血小板凝集。特别对做深静脉穿刺抽血忌在颈静脉处,防止血栓形成后脱落进入上腔静脉,也避免股静脉反复穿刺。 2.6 健康指导 急性期病程约3~4周,出院前认真做好健康指导,包括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交待家长病情特点,只要做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 长期随访,提高患儿自身的免疫能力,大部分川崎病患儿还是可以完全治愈的。同时,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在发病后3~5年内随访,病后1~2年内每3~6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年1次。户外剧烈活动应适当加以限制。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潘生丁8~12周,复查血小板、血沉动态变化。 3 讨论   通过对12例川崎病患儿的观察护理体会到:着重做好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特别是心血管并发症观察,正确及时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潘生丁,合理输液给药,减少静脉损伤,防止并发症出现,同时向家长解释清楚疾病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理解和安慰家长。随访工作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 诸福荣.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87.       2 朱延力.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8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