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药疹7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10-16  浏览次数:579次

药疹78例临床分析作者:黄建生,王敏华,黄玲 【关键词】  药疹  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自身保健意识明显增强,自己患病后除及时到医院诊治外,不少人还自行购药服用。因此,药疹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现将2002年1月~2005年6月,经我科治疗的78例药疹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8例患者均为2002年1月~2005年6月的门诊患者,男43例,女35例;年龄最小25天,最大74岁,以20~40岁青壮年最多,共47例,有药物过敏史10例。  1.2  用药方法  口服34例,占43.59%,肌注或静注44例,占a56.41%。  1.3  潜伏期  最快为服药后25min,最长为14天,解热镇痛药和青霉素类大多潜伏期较短,头孢菌素类潜伏期较长。  1.4  治疗情况  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全身皮疹者主要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组胺药,治疗用量大小视病情而定,局部用药也依病情选择;固定红斑型主要用抗组胺药口服及局部用药,经治疗全部治愈。2  结果  致敏药物经统计以抗生素类多见共42例,占53.85%,其中青霉素类14例,头孢菌素类9例,磺胺类9例,喹诺酮类5例,交沙霉素2例,红霉素3例;其次是解热镇痛药类17例,占21.79%,中成药类6例,占7.69%,血清生物制品3例,其中破伤风抗毒素2例,乙肝疫苗1例;其他10例,其中依拉普利2例,硫唑嘌呤2例,泻痢停1例,胰岛素1例,西比灵1例,氯喹1例,胞二磷胆碱1例,胸腺肽1例。皮疹类型与致敏药物的关系见表1。  表1  皮疹类型与致敏药物的关系  (略)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人们是“小病进药店,大病进医院”,自行购药的人增加,而新药的种类及应用亦不断增加,导致药疹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1]。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急性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常见途径为口服和注射。本组报道的药疹大多为注射引起,占56.41%,是由于现在人们大多数都要求注射药物所致。  由表1看出,麻疹样红斑型、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主要由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引起,与薛文辉[2]等报道相似。本组报道麻疹样型红斑型多见有38例(48.72%),其次是荨麻疹型21例(26.92%),主要是由抗生素类、生物制品类引起,固定性药疹以磺胺类、解热镇痛药引起为主。与文献[1,2]相同。  药疹的形态多种多样,同一类型的药疹可由完全不同的药物所引起。本文报道的麻疹样红斑型分别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解热镇痛类等近10类药物引起。而另一方面,同一种药物又可引起几种不同形态的皮疹,如本组报告的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等均可引起3种以上类型的皮疹,也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应认真鉴别确定致敏药。  引起药疹的药物,国内文献报道已有数百种,就连普通的维生素K1也可引起药疹[3]。本组抗生素类42例,占53.85%,与国内报道大致相同[1,4],而中药或中成药引起的药疹,国内亦有不少报道,本组报道的中成药占第四位,这可能是由于中药饮片的开发,中成药越来越多,引起药疹的几率有所增加所致,各科临床医生均要加以重视。  本文报道的病例中年龄最小为25天,陶诗泌[5]报道最小年龄为14天,这说明药疹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参考文献】  1  陈红清,陈志强,岳晓玉,等.202例药疹住院病例临床特征分析.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4):130.  2  薛文辉,陈长斌.药疹344例临床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1):30-31.  3  唐帮伦.维生素K1致药疹1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1):68.  4  张超英.518例住院药疹患者致病药物临床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1):11-12.  5  陶诗泌,杨丽佳.住院儿科病人药疹112例临床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4):23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