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脲脲原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879次
作者:任秀柳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摘要】 解脲脲原体(Uu)是引起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之一,在非淋菌性尿道炎中,是除衣原体外第二位病原体。Uu除可通过两性接触传播,还可经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死胎、先天缺陷,并与不孕症有关。因此及时准确的病原学检测对临床诊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检测Uu的方法较多,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性传播疾病 病原学检测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也称为溶脲脲原体,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目、支原体科、脲原体属。脲原体属有两个种,其中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的只有Uu,主要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的感染。Uu是人体泌尿生殖道常见的寄生菌之一,在特定条件下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coccal urithritis,NGU),目前感染者日益增多[1]。Uu在人体定植数量有两次高峰期,即分娩时由母体产道感染新生儿,以后迅速减少,从性生活开始又逐渐增多。Uu大小一般为50~300 nm,结构简单,无细胞壁,其形状呈高度多态性。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耐酸,最适pH值为6.0。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微小,只有数十微米,因此又曾将Uu称之为“T株”(tiny strain)。Uu的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认为可能与其侵袭性酶和毒性产物有关,其中神经氨酸酶样物质可干扰精子和卵子结合,可能与不孕症有关。目前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有分离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也有人以Uu培养物为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患者血清抗体。不同方法各有其特点,寻求快速、简便、准确检测Uu的方法对于临床诊治十分必要[2]。
1 培养法
培养检测Uu是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也是确定Uu感染的金标准。培养法分为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步完成。
1.1 液体培养
Uu常用的液体培养基是以牛心浸液为基础,另加一定量的小牛血清、新鲜酵母浸液、蛋白胨、氯化钠、尿素、指示剂(多为酚红)、抑菌剂(多为青霉素类抗生素)等,调pH至6.0。液体培养基为Uu的生长培养基。将采集到的拭子标本立即置于生理盐水或PPLO基础培养液中洗涤,用0.2~0.45 μm的滤器过滤(滤菌),取1/10体积过滤液加至Uu液体培养基中。置37℃恒温培养,在48 h内不断观察颜色变化状况[3]。
近年来,一些医疗机构和厂商利用Uu分解尿素产生碱性的NH3,能使酚红指示剂发生由黄变红的变化,直接将标本接种于液体培养基当作Uu检测技术。有研究表明,其他能分解尿素产生碱性的NH3能力的变形杆菌、新型隐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白色念珠菌等微生物均能使国产的3种Uu液体培养基出现由黄变红的变化(假阳性)。如果Uu液体培养基被标本中的产酸菌污染,Uu产生的碱性物质被中和,假阴性也随之产生了。因此液体培养不能准确判断有无支原体感染,不能做到纯分离,而且一种液体培养基不能同时判断两种以上支原体感染。
1.2 固体培养
固体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与液体培养基相同,是Uu的鉴别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在48 h内如由黄变红,立即再次过滤,取0.2 ml 转种于Uu 选择性培养基(内含0.05%尿素及0.015%硫酸锰)。后置37℃含95%N2及10%CO环境中孵育,48 h观察菌落。当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棕色、15~50 μm 特征性的细小“荷包蛋”样菌落或颗粒样、桑椹样菌落为Uu阳性。
李婷等[4]将传统的固体培养基进行改良,增加血清含量,添加细胞培养液(10%DMEM)促进支原体生长,抑菌剂除传统的青霉素外还添加了非抗生素类抑菌成分。将采集到的标本直接划线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在CO2培养箱中培养,菌落在16~40 h间形成,初代培养即得到典型的Uu菌落。与液体培养基相比,分离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且污染率明显低于液体培养法。
另外有法国梅里埃生产的A7琼脂,虽然效果较好,但价格昂贵,需要提前1个月订购。
2 分子生物学技术
2.1 PCR技术
培养法检测Uu虽然简单,但费时且不能区分解脲脲原体的2个生物群。随着PCR 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许多研究人员利用解脲脲原体2个生物群的mba基因(multiple banded antigen gene)、16SrRNA基因、16S223S rRNA基因、脲酶基因等的差异,建立了常规PCR、PCR-SSCP、PCR-系统进化分析法、PCR-微孔杂交法、反向斑点杂交方法、PCR-液相杂交法等方法,对解脲脲原体2个生物群进行检测[5-9]。Teng 等[6]建产的方法仅需要1对引物,依据扩增片段长度差异,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测解脲脲原体的2个生物群。相对其他方法而言,操作简单、快速。但是解脲脲原体的2个生物群的PCR扩增产物仅有45 bp的差异,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分辨率不高,容易产生错误的检测结果。周世航等[10]引入高分辨率的毛细管技术(CE),建立的PCR-CE方法,能够很好的区分解脲脲原体的2个生物群,敏感性达10拷贝/50 μl,而且仅特异扩增解脲脲原体生物群1、2,而对于HBV以及尿道中常见的一些细菌、真菌等不产生扩增。覃春容等[11]首次采用反相斑点杂交对341例单纯解脲脲原体感染进行了基因型鉴定,将微小脲原体所有4个基因型明确区别开,对T960群亦能同时检测,实验灵敏度为89.1%,阳性预测值达100%。
2.2 TDI-FP技术
即荧光偏振与模板指导的末端延伸反应检测技术。荧光偏振检测偏振光而非荧光强度,大大增加检测灵敏度。TDI反应是在DNA模板引导下的引物末端延伸反应,通过确定探针与靶DNA的识别杂交及在特定位置特异碱基掺入决定基因型,通过引物扩增、探针杂交及杂交后特异碱基掺入三重把关,确保反应特异性[12]。王香玲等[13]采用TDI-FP技术检测与常规检测结果向对比,符合率高达100%。
3 其它方法
3.1 微孔渗漏法
测定原理是标本窗的吸收垫有支原体抗原吸附其上,加入患者血清再以胶体金标记的单克隆抗支原体IgM抗体测定,三者形成免疫复合物。在结果窗中出现一个点表明试剂有效,如在相应检测位置出现圆斑表示Uu阳性。此法无需特殊设备,10 min即可报告结果。袁建芬等[14]对240例尿道、生殖道分泌物同时应用微孔渗漏法、PCR法和液体培养法进行检测。结果微孔渗漏法阳性162 例(67.5%),与液体培养法相比,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 免疫组化法
此法是用标记物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的抗原反应,结合形态学检查,对抗原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检测的技术。李建蓉等[15]在自制Uu免疫血清的基础上,开展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Uu抗原,并与目前常用的培养法和PCR法比较,它们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并且该法具有简便快速(3 h左右),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标本处理后可长期保存等优点。
总之,目前检测Uu的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1] Takahashi S,Takeyama K,Kunishima Y,et al.Analysi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male patients with urethritis[J].J Infect Chemother,2006,12(5):283-286.
[2] 李闻文,贺辉,肖建华,等.解脲脲原体四型MB抗原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9): 567.
[3] 李琴,谢平,汪圣强,等.液体培养法与套式PCR法检测解脲脲原体比较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0,8(5):33-35.
[4] 李婷,叶元康.固体培养基直接分离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方法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0):1081.
[5] Teng L J,Zheng X,Glass J I,et al.Ureaplasma urealyticum biovar specificity and diversity are encoded in multiple-banded antigen gene[J].J Clin Microbiol,1994,32(6):1464-1469.
[6] Pitcher D,Sillis M,Robertson J A.Simpl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biovar and serovar types of Ureaplasma urealyticum clinical isolates using PCR-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J].J Clin Microbiol,2001,39(5):1840-1844.
[7] Yoshida T,Maeda S,Deguchi T,et al.Phylogeny-based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mycoplasmas and ureaplasmas from urethritis patients[J].J Clin Microbiol,2002,40(1):105-110.
[8] Yoshida T,Maeda S,Deguchi T,et al.Rapid detection of Mycoplasma genitalium,Mycoplasma hominis,Ureaplasma parvum,and Ureaplasma urealyticum organisms in genitourinary samples by PCR-microtiter plate hybridization assay[J].J Clin Microbiol,2003,41(5):1850-1855.
[9] Wang H,Kong F,Jelfs P,et al.Simultaneous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cell culture contaminant and pathogenic Mollicutes strains by reverse line blot hybridization[J].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4,70(3):1483-1486.
[10] 周世航,张卓然.解脲脲原体生物群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微生物与感染,2007,2(1):39-43.
[11] 覃春容,姚吉龙,张帝开,等.反相斑点杂交快速诊断解脲脲原体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82-385.
[12] Hsu T M,Chen X,Duan S,et al.Universal SNP genotyping assay with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detection[J].Biotechniques,2001,31(5):560-568.
[13] 王香玲,张菊,王小利,等.荧光偏振技术同步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方法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03):329.
[14] 袁建芬,喻海忠.微孔渗漏法与聚合酶链反应联合检测解脲脲原体[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5(6):438-439.
[15] 李建蓉,公瑞煜,王晶.免疫组化法检测解脲脲原体的研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