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致心电图异常34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712次
作者:刘劲松,陈郧,刘涵,王红
【关键词】 急性荨麻疹
我科于2002年4月~2005年3月对34例急性荨麻疹致心电图异常改变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4例患者均来自我科病房,男19例,女15例;年龄13~58岁,平均31.5岁。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及心电图异常史。发病诱因:食物过敏(鱼、虾、海鲜、牛羊肉等)12例,吸入过敏(花粉、虫螨、羽毛、动物皮毛等)6例,药物过敏(青霉素、阿莫西林、阿司匹林等)5例,接触过敏(染发剂、漆类等)3例,其他原因不明8例,发病时间2~10h。
1.2 临床表现 34例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均符合心肌急性缺血、损伤的诊断标准[1]。同时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多为水肿性红斑及风团损害。自觉心慌、胸闷、气喘,其中有8例出现心前区持续疼痛。查体:34例患者均神志清楚,心率95~110次/min,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肠鸣音亢进5例,脐周轻压痛7例。
1.3 心电图改变 采用上海产ECG-6511型心电图机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描记,窦性心律11例,窦性心动过速10例,窦性心动过缓13例,ST-T改变17例,其中ST段压低9例,ST段抬高2例,T波低平5例,T波双向1例。此外,偶发房性早搏6例,偶发室性早搏3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1.4 结果 34例患者均给予5%葡萄糖液250ml加入地塞米松5~10mg及维生素C 100~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口服扑尔敏、非那根、盐酸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治疗,疗程2~5天。荨麻疹均在2~12h内消退,心电图的改变随荨麻疹的消退而恢复正常。随荨麻疹消退心电图迅速恢复正常14例,24h恢复正常11例,48h恢复正常9例。本组患者住院3~7天,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急性荨麻疹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过敏反应和(或)非过敏性刺激因素作用于肥大细胞,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致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2],发生心脏血管神经性水肿,从而影响心脏心肌的复极过程和心脏传导系统,并出现一系列的心电图改变。临床上易与急性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等相混淆。将心悸、胸闷等症状误认为喉头黏膜、支气管黏膜水肿所致,再加上经抗过敏治疗后,心脏症状的恢复与荨麻疹消退相一致的特点,常常忽略心电图的检查。因此,应在临床工作中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治疗,合理应用改善心肌代谢药物,减轻心脏负荷,以防止严重心肌损伤的发生。
所有病例经给予抗组胺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退较快,心电图3天内均恢复正常,未见任何后遗症,符合Ⅰ型变态反应。表明急性荨麻疹心电图异常改变与接触或食入某些过敏原有关,属Ⅰ型变态反应,及时静脉给足量糖皮质激素是控制症状的有效方法,变应原测定是为变应性皮肤病查找过敏原的重要手段,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防止变应性皮肤病再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黄宛.临床心电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48-49.
2 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8.
作者单位: 442008 湖北十堰,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