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因素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5-05-12 浏览次数:1269次
急诊危重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需要在院内进行转运,转运时间虽然短,但转运过程中依然存在风险。因患者病情复杂不稳定、监测治疗设备不足等原因,所以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极高[1- 2]。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改善患者预后[3]。本文就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护理报告如下。
1院内转运的风险
转运风险对于危重患者来说, 配备了完善监测设备被认为是最为安全的[4]。在原发疾病的影响基础上,危重患者的生理机能常常发生混乱[5]。但在急诊科持续监护、药物治疗、仪器设备的辅助下,患者病情尚可平稳。但如果因其他原因需要进行院内转运时,治疗环境的突然改变就容易使患者病情发生恶化。 此外,因缺少必要的仪器设备监测及必需的急救药品,也是在院内转运过程中风险性增加的常见原因[6]。Backman n等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7],191例院内转运的患者中,有31%出现了不良医学事件,其中4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死亡。由此可见,转运存在风险,必须对院内转运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院内转运过程中,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还是比较常见,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影响患者的治疗预后。我院急诊科近2 年院内转运156例危重患者中,有5例转运到达接收科室突生病情变化,立即气管插管抢救,有2例在住院30min内死亡,因此正如意大利学者Bambi [8]所说的,我们不能低估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2影响转运的风险因素
2.1 病情因素: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相对集中,在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监测仪器设备有限,导致患者发生危险事件[9]。Lovell等[10]调查结果显示,危重患者转运时发生的不良事件中,31%是与患者病情相关,包括循环系统方面、呼吸系统方面、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等。唐梅宗调查显示[11],严重颅脑外伤、脑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损伤、心包填塞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血气胸、多发性损伤、内脏损伤、宫外孕、心脏疾病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
2.2 转运因素:转运工具使用不当,容易导致患者缺氧、颈部和肢体的损伤、骨折加重以及坠床,甚至气管导管、输液管、胃管、导尿管等滑脱或异位[12]。转运途中体位改变也可导致监护电极片、仪器的干扰,血压袖带松脱或者移位,影响测量结果及病情的判断。此外,如果转运人员不熟悉运送路线或转运路线拥堵、 转运过程等待时间太长,增加转运风险[13 ]。
2.3 护理人员因素: Kue 等[14]研究表明,由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转送,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而 Winter[15]调查显示,在危重患者的转运中,仅有 75%备配足够的护理人员。因此,转运时如果没有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护送,或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不熟练,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周全、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认识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地判断和处理所突发的意外事件,将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2.4 药物与设备因素: Papson 等[16]调查发现,在急诊患者转运发生的意外事件中,45.9%与设备有关。如果危重患者转运途中未携带监护设备以及抢救器材和药品,使医务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监测病情,不能做出相应的急救处理,则会延误抢救时机。药品、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包括:氧气瓶储氧量不足或在检查过程中无人看护,使氧气不能连续供给;未捷带气管插管箱或简易呼吸器漏气;携带急救药物不够用、静脉通路脱出或堵塞;监护仪功能异常、电池电量不足、负压吸引器电量不足或吸引压力不够等[17]。 2.5 沟通因素:转运前,护士未能及时与接收科室沟通并汇报病情;转运时相互之间未协调好,导致接收科室的床位、监护设备、吸氧装置等准备不及时、不能顺利地接收治疗和监护,影响安全转运,甚至出现送错科室的情况[18];而将患者转到达目的地后,护理人员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交接不清楚,使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不能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也 会影响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19-20]。
3护理
3.1 患者知情同意:目前医疗护理纠纷中,绝大多数纠纷不属于医疗过失,而是患者家属对医疗风险不认识[21]。因此在决定院内转运前,应将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告知患者或家属,使其知情、理解、并同意签字。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及时得到诊治,但转运途中存在风险,因此转运前必须要风险评估,一般情况下危重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处理后生命体征仍不稳定、不能维持有效通气的患者不宜转运。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确定是否转运,以降低风险。尤其是意识不清的危重患者以及“五无人员”在转运前必须报告科主任、夜间医院总值班,并做好记录,方可转运。
3.2 护理专科技能培训:院内转运过程可能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22],即使是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也是如此。 因此,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拥有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而这些都是与日常的专科技能培训分不开的。加强专科护士技能的培训以及突发不良事件的应急演练,增加护理人员在转运中的信心,提高护士对突发不良事件的处理能力,降低转运风险。同时降低院内转运风险,最重要的是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或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
3.3 转运前患者准备: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转运前要做好评估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院内的转运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护送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进行相关护理[23]。因此,转运前对高风险危重患者进行预处理是降低风险等级、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24]。如:①呼吸道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吸净口咽、鼻及气道内的分泌物,呼吸困难患者取半卧位、面罩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对已气管插管患者要检查插管深度与距门齿的刻度;检查导管固定是否牢固;检查气囊的充气压力是否充足;携带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用物、便携式具有储电功能的负压吸痰器及吸痰管;②循环系统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并记录。保证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通畅并配备有足够的液体;③体位护理:根据病情取舒适的体位,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下肢损伤患者适当抬高15°~20°,以减少出血、水肿造成的胀痛不适;对气胸和腹部损伤的患者抬高床头取半卧位;对于高位截瘫的患者,取平卧位,并注意保持头部的稳定;脊柱损伤的患者平卧于硬板,搬运时保持躯体一致,防止扭曲。疑有颈椎损伤患者使用颈托保护,搬运时专人固定颈部,避免二次损伤;④相关病情的预处理:躁动患者转运车上加护栏,行保护性约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以避免转运中坠床、加重缺氧、意外拔管、挣脱静脉留置针等,外伤出血患者先行包扎、止血、清创缝合伤口;⑤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为患者遮挡,盖好被子。
3.4 护送人员与抢救器材药品准备:转运的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和搬运技巧、处理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25]。因此,转运前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负责转运,特殊病种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重型颅脑挫伤、急性呼吸衰竭等必须有医生陪同转运。同时携带心监护仪、氧气瓶、除颤仪、心肺复苏机、简易呼吸器,仪器设备应处于性能完好备用状态,备足急救药品。
3.5 沟通与交接:危重患者需要转运前应做检查,如B超、CT、MRI 等,要事先与检查科室预约好时间。转至收治科室或行急诊手术患者,电话通知科室准备好床位,抢救器材及药品,并简明扼要地汇报病情。同时联系好电梯,使电梯处于等候状态,保证运送通路的畅通。转至科室后,详细交接患者基本信息、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及通畅情况、皮肤有无破损或压疮、携带的急诊病历和检查报告,双方在交接本上签字,方可离开。
4小结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抢救危急重症患者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监护、治疗、护理的过程[26]。因此,成功转运危重患者的关键是要充分做好评估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转运前患者的准备,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及转运的潜在风险有知情权,合理安排护送人员,携带足够的抢救药品及设备、器材,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地转运到各个科室,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5参考文献
[1]孙迟,吴洁华.院内转运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 :981.
[2]杨建红.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1.
[3]汪松,肖雪,龙仙萍,等.院内急危重症转运途中意外死亡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20(12):1331.
[4] Lahner D,Nikolic A,Marhofer P,et al.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intrahospi t 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experience in an Austrian university ho spital[J].Wien Klin Wochenschr,2007,119(13-14):412.
[5] Fast M,Newton S.Assessment of pain in the transport environment:areview of th e literature[J].J Emerg Nurs,2008,34(4):301.
[6] Smith I,Flemming S,Cernaianu A.Mishaps during transport from the intensive ca re unit[J].Critical Care Medicine,1990,18(3):278.
[7] Beckmann U,Gillies DM,Berenholtz SM,et al.Incidents relating to the intrahos p ital transfer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Intens Care Med,2004,30(8 ):1579.
[8] Bambi S.The risk of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to patients[J].Critical Care Nur se,2010,30(6):14.
[9]张玲,荚恒娅,许开云,等.急诊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 10):751.
[10] Lovell MA,Mudaliar MY,Klineberg PL.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 atients:Complications and difficulties[J].Anaesth Intensive Care,2001, 29(4 ):400.
[11]唐梅宗.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10,24(1):105.
[12] Bambi S. The risk of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to patients[J].Crit Care Nu rse ,2010,30(6):14.
[13]张继荣,张继英,魏晓燕.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 医院管理,2011,18(11):127.
[14] Kue R,Brown P,Ness C,et al. Adverse clinical events during intrahospital tra nsport by a specialized team:A preliminary report[J]. Am JCrit Care,2011,2 0(2):153.
[15] Winter MW. Intrahospital transfer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prospective aud lt within Linders Medical Centre[J]. Anaesth Intensive Care,2010,38(3):545 .
[16] Papson JP,Russell KL,Taylor DM. Unexpected events during the in-trahospital t 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Acad Emerg Med,2007,14(6):574.
[17]刘瑛.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现状及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26(9A ):40.
[18]李晓红.风险管理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 :496.
[19]王海燕.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J].西南军医,2008,10(3):54.
[20]张桂萍,李丽.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9,7(9):153.
[21]姜国和.医疗风险与风险转移[J].中国医院,2002,6(3):16.
[22]周惠芬,曹火,太刘兰香,等.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11.
[23]刘金金.急诊患者转运的安全性分析与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3,34(22):4554 .
[24]李梅芳.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流程[J].现代医院,2008,8(7):320.
[25]韩瑾琪,何晴. 危重患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基础医学论坛,2007,11(7 ):660 .
[26]马洋洋.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11):2148.
[收稿日期:2013-09-29编校:陈伟/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