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4-10-15 浏览次数:1117次
因外伤所致昏迷在临床较为常见,其中以颅脑外伤为主。颅脑外伤病情较复杂,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外伤昏迷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意识淡漠且全身多处反射消失,致使护理人员不易感知患者真实想法,操作不当会引发或加重患者的合并症,故对护理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1]。选择外伤昏迷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1月来我站参与院前急救的外伤昏迷患者120例,外伤部位均为颅脑,男73例,女47 例,年龄6~72岁,平均(31.3±1.7)岁。及时处理后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判断患者病情,其中3~5分者52例,6~8 分者68例。
1.2 患者观察:通过病史统计外伤的发生原因,以车祸造成的多发伤最常见,计97例,其余有运动伤12例,锐器伤8例,重物伤3例等;通过临床CT提示,损伤部位以脑挫裂伤最常见,计54 例,其余有脑梗死21例,颅骨骨折16例,硬膜外血肿10例,硬膜下血肿8例,其他部位11例。护理前保证患者生理指标处于稳定状态。
1.3 护理方法 1.3.1 意识状态的评估: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评估昏迷程度的变化,从而反映护理方法的有效性。传统的嗜睡、昏睡、昏迷分度未进行指标的量化,不具有准确性和实用性,故本次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判断患者病情,具体操作为对外伤昏迷患者的睁眼、语言、运动反应进行评分,以三者评分的总和作为判定依据,其中3~8分为重度脑功能损害,9~12分为中度脑功能损害,13~14分为轻度脑功能损害[2]。在救护过程中进行实时评分,若发现评分持续下降应及时处理。
1.3.2 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的核心环节是保证呼吸道通畅、患者能够吸入氧气比例适宜的新鲜空气。原因在于心脏细胞和脑细胞对缺氧极敏感,若缺氧时间过长即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无法逆转[3]。同时,外伤昏迷的患者反射功能缺失,无力自行排出分泌物,需要护理人员通过拉出舌头、调整体位、轻拍背部、气管插管等方法协助清除异物,以保证口腔和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异物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
1.3.3 防治脑疝:对于颅内压升高患者,若合并脑疝,可能产生呼吸困难、心跳骤停、意识丧失等严重后果;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从GCS评分、瞳孔变化、生命体征波动等方面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脑疝。出现脑疝的先兆症状为意识剧烈改变、长期昏睡、全身乏力、瞳孔缩小、角膜反射消失、呼吸节律改变等,此时应迅速通知医生采取措施控制脑疝的进展,以防发生对机体损害的表现。 2 结果通过准确及时耐心的护理,救护过程中,仅死亡5例,死亡率为4.2%,其余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出院时GCS 评分在12分以上。
3 讨论
外伤昏迷患者存在意识和思维缺失的情况,生理反射消退,无法表达自己的主观情绪;同时患者抵抗力弱、长期卧床不起、所处环境危险因素多;故外伤昏迷患者的护理工作成为院前急救的难点,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外伤昏迷患者病情进展不定,容易产生各种变化,若诱发机体产生脑疝,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4]。本次护理中,护理人员从患者实际情况入手,首先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护理过程中患者情况的变化;护理的核心环节为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心、脑等重要器官不会缺氧;护理中应保证患者生理状态的稳定性,防止产生脑疝这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长期昏迷、处于卧床状态,应保证营养供应和皮肤清洁。通过各方面的护理,外伤昏迷患者基本能顺利完成临床治疗,出院后随访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结合正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可有效治疗外伤引起的昏迷,可有效降低颅脑疾病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恢复,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李 瑛.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1,4(8):198.
[2] 郭四英.整体护理干预在脑外伤昏迷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20(2):75.
[3] 曹樱花,赵 毅,赵晓辉.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2(4):209.
[4] 余淑英. 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J]. 吉林医学,2011,12(11):252.
[收稿日期:2014-05-14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