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4-10-14 浏览次数:1054次
超低出生体重儿主要是指出生后,体重在1 000 g以下的新生儿,因超低出生体重儿各系统、免疫不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所以容易引起并发症,抢救难度较大,病死率很高,因此对超低出生体重儿加强护理,是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的一种方法[1]。2013年7月5日从外院接回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经过精心的护理及治疗,患儿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儿,女,胎龄29 +2周,出生体重0.75 kg,经阴道分娩出生,脐带无绕颈,胎膜早破0.5 h,于2013年7月5日从外院接回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入院,出生后阿氏评分7分(肤色、呼吸、肌张力各扣1分),给予患儿保暖、刺激、清理呼吸道、吸氧、胸外按压等处理后10 min,阿氏评分提升至8分,患儿复苏后呼吸加快、呻吟样呼吸。查体:T 36.5℃,HR 148次/ min,R 40次/min,Bp 51/32 mm Hg(1 mm Hg=0.1333 kPa)。入院诊断: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轻度窒息。入院后予气管内滴入猪肺卵磷脂120 mg,温箱保暖、保湿、全静脉营养,抗感染、止血、纠正酸碱代谢紊乱等治疗,脐静脉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3 d后改CPAP辅助通气,呼吸好转后改鼻导管吸氧、后行温箱内吸氧,大概20 d后停吸氧。脐静脉置管7 d后行PICC置管予静脉营养治疗。给予早产儿奶粉从口饲奶逐渐过渡到自吮,奶量从0.5~1 ml开始逐渐加量至出院时60 ml/次,于2013年10月2日出院,出院时体重 2.3 kg。
2 护理
2.1 体温护理:超低体重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并不完善,因皮下脂肪较少,体表面积较大,所以容易散热,对患儿的体温进行维持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使患儿在恒定的中性温度环境生存,非常关键,要将患儿的体温保持在 36.5~37.4℃[2]。可将患儿放入封闭式的暖箱,根据患儿的日龄和体重对暖箱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合理的湿度可以将蒸发丢失的热量减少,体温较低时,可以将输注液体、洗胃盐水、听诊器等与患儿接触物品进行加热,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
2.2 呼吸道护理:尽量将患儿的头部向后,是患儿向后仰,头偏向一侧,及时将患儿口鼻腔的分泌物清理干净,可保持呼吸道通畅,吃奶后要观察患儿呼吸情况,是否出现呕吐,可以避免窒息。为减少患儿呼吸暂停的发生,采取呼吸机辅助通气, 3 d后采用CPAP进行辅助通气,注意密切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将其维持在85%~95%,注意调节氧流量和氧气浓度,避免造成氧中毒,引起视网膜病变,待患儿呼吸好转后,可改为鼻导管吸氧,根据患儿情况进行温箱内吸氧,大概20 d后停止吸氧。
2.3 喂养护理:早期给予患儿微量喂养,入院后采用早产儿奶粉定时进行口饲奶,根据患儿情况改为自吮,奶量从0.5~1 ml 开始逐渐加量至出院时60 ml/次。主要观察患儿是否有腹胀、呕吐,并观察患儿的大便次数、性质及颜色等,早期患儿喂养出现不耐受时,要将奶量减少,或暂时停奶,必要时给予患儿西咪替丁、多潘立酮、小剂量的红霉素进行治疗。 2.4 皮肤护理:患儿皮肤较薄,易出血表皮破溃、皮炎等并发症,保持患儿的皮肤完整性,是预防感染的关键之一[3]。患儿皮肤表面发红,出现少许破溃时,要及时采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清洁,并给以患儿莫匹罗星软膏进行外敷,3次/d,5 d后破溃处均愈合,注意患儿的皮肤清洁。
2.5 感染预防:医护人员要注意入室戴口罩及帽子,必须换鞋,有感染者不可接触患儿,检查及治疗时,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双手必须清洁消毒,接触患儿前要洗手,听诊器、温度计等器材要实施专人专用,可避免交叉感染。
2.6 新生儿重度黄疸换血护理:患儿患有重度黄疸,采用换血疗法进行治疗,本院采取微量输液泵进行换血,换血过程中注意穿刺护理。
3 小结
超低体重儿的存活率较低,对超低体重儿进行全面而优质的护理是提升超低体重儿存活率的关键。本文主要就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例超低体重儿患者的护理经过进行分析,由该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制定详细而科学的护理对策,介绍包括体温护理、呼吸道护理、喂养护理、皮肤护理、感染预防、新生儿重度黄疸换血护理在内的综合性护理方法。本研究中患儿经过上述综合性护理痊愈出院,出院时体重2.3 kg。说明精心的护理和照料可使患儿体重明显增加,有效提高存活率。
4 参考文献
[1] 樊春曼,潘淑梅,赵 欣,等.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J].健康必读,2013,12(2):346.
[2] 张 俊,方雪娟,仝海霞,等.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1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00.
[3] 黄 希,苏绍玉,陈 琼,等.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57.
[收稿日期:2014-04-20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