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尼松加中医辩证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4-24 浏览次数:867次
作者:杜丽娟 作者单位:宁夏固原市人民医院,宁夏 固原 756000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给予激素等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加用中药,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清胆固醇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59.4%(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6.5%,明显低于对照组42.1%(P<0.05);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Alb及血清胆固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治疗,中西医
肾病综合征是肾脏病常见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治疗多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要药物,但长期使用疗效不确切,副反应多且容易复发。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8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分为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5-56岁(平均28岁),病程1-48个月,平均12个月;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4-62岁(平均28.8岁),病程2-46个月,平均11.8个月。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情况具有可比性。符合全国肾脏病诊断与治疗专题讨论纪要标准 [1]:①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②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③水肿;④高脂血症。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必备条件。排除标准:①全身系统及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所致的肾病综合征;②治疗前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升高或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降低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成人泼尼松剂量为1mg/(kg•d),晨起顿服,每日最大量不超过60mg。如病人肝功能减退,可改用等量泼尼松龙。激素使用遵循“首始量足、减量慢、维持治疗长”的原则。激素治疗8周后,按惯例递减(即每周减原量10%),当减至半量0.5mg/(kg•d)时将两日量改为隔日顿服,坚持服3个月或更长,然后减至维持量隔日0.4mg/(kg•d),总疗程1年或更长。同时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双嘧达莫,有血栓形成或栓塞倾向加用肝素钙,高脂血症选用洛伐他汀,还应对症予以利尿、抗感染、降压等处理。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随激素治疗的不同阶段予以辨证加用中药。(1)激素强化治疗阶段宜滋阴降火,基础方六味地黄丸加减。方剂组成:生地20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女贞子12g,地骨皮12g,知母12g,黄柏9g,甘草6g。兼湿热者加银花12g,连翘12g,蒲公英15g,黄苓9g。(2)激素减量阶段宜益气养阴、补脾温肾,基础方金匮肾气丸加减。方药组成:生地20g,茯苓15g,山药15g,山萸肉10g,黄芪15g,太子参15g,淫羊霍15g,补骨脂12g,仙灵脾12g,菟丝子12g,肉苁蓉12g,附子6g。(3)激素维持阶段宜培补脾肾、扶正固本,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合右归丸加减。方药组成:苡仁10g,莲子10g,黄芪、白术、山药、山萸肉各15g,枸杞、菟丝子、杜仲、补骨脂、淫羊霍各12g,金樱子10g,防风6g,甘草6g。在治疗全过程适当选用丹参20g、益母草20g、川芎10g、当归10g、地龙10g、红花10g等活血化瘀中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1]:①完全缓解,多次测定尿蛋白阴性,尿蛋白定量<0.2g/24h,血浆白蛋白正常或接近正常,肾功能正常,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多次测定尿蛋白定量<2g/24h,血浆白蛋白有改善,肾功能好转;③无效,尿蛋白及血浆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无大改变,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未消除,肾功能无好转;④复发,缓解后又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并持续1周以上。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及对激素的多种不良反应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1-3)。激素的不良反应常表现为柯兴氏体态伴神经、精神症状,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或加重感染。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部分生化指标的比较(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表3 两组激素不良反应比较(略)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西医主要仍以糖皮质激素配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淋巴系统,从而抑制免疫反应过程,同时减少炎症反应,降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而消除尿蛋白,并抑制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而达到利尿作用使血浆蛋白和胆固醇趋于正常[2]。但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易造成反复感染及复发,且外源性激素反馈地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以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系统的功能紊乱引起皮质结构的退化和体积萎缩及功能减退[3]。为消除激素的副反应,防止复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其优势互补疗效满意。
中医认为,激素系阳刚之品,既能助阳生热引起火热内盛,也易耗伤阴液。在激素首始大剂量治疗阶段,患者常出现兴奋失眠、盗汗、消谷善饥、口干咽燥、舌红苔少等阴虚火旺证候,故以六味地黄丸加减予以滋阴降火,清热解毒,以减轻大剂量的激素带来的副反应。当激素撤减至小剂量及维持量时,阴损及阳,阴阳俱虚。其证见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舌淡苔白滑脉沉弱等脾肾气虚向脾肾阳虚的演变过程,此时宜益气养阴温补脾肾,以减少机体对激素的依赖,促进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减轻激素撤减综合征,防止反跳,延长缓解。肾病综合征病人久病入络,必有瘀血内停,多呈高黏高凝状态,故全程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可使其瘀血症减轻。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滋阴清热利湿中药能增强抗感染免疫作用,抑制抗原的生成和阻断补体激活的途径,抑制变态反应,减轻肾脏的免疫损害;健脾补肾中药能调整肾病综合征的免疫紊乱,温补脾肾中药(如菟丝子、肉苁蓉、淫羊霍、仙灵脾)有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HPA系统功能的恢复,保护肾上腺免受外源性激素抑制而萎缩的作用,减轻激素撤减综合征[4]。现代实验亦证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渗出,最后新月体形成均与瘀血有关,使用活血化瘀中药确能改善肾实质内的瘀滞,阻止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纤维蛋白或微血栓的形成,延缓病情进展,甚至终止肾病病变[2]。
本文观察结果表明,分阶段辨证加用中药,能消除激素蓄积的副作用和对激素产生的依赖,防止停药后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且能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 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4(6):355-357.
[2] 于敏,于杰.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224-2225.
[3] 张文康. 中西医结合医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712-715.
[4] 王洁,叶任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激素依赖性原发性肾病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4(11):650-651.